首页 > 都市重生 > 精英养成记 > 第681章 暖阳照进老墙根

第681章 暖阳照进老墙根(2/2)

目录

看樱花那天是个难得的晴天。当林晓雅和小吴推着轮椅出现在单元门口时,周奶奶正站在二楼阳台上张望,穿着那件浆洗得发白的靛蓝衬衫,领口的红旗徽章在阳光下闪闪发亮。

奶奶,您这身真精神!小吴仰头喊道。

老人笑了,露出仅剩的几颗牙。下楼时,林晓雅注意到老人特意穿了双新布鞋,千层底纳得密密麻麻,鞋面上绣着小小的栀子花。

这鞋是建军他爸在世时给我做的。周奶奶仿佛看穿了她的心思,放箱子底二十多年了,今天第一次拿出来穿。

轮椅穿过洒满阳光的胡同,玉兰树的新叶在头顶沙沙作响。路过社区服务中心时,几个穿红马甲的志愿者正在布置宣传栏,红艳艳的喜迎二十大横幅在春风里舒展。

现在的政策真好啊。周奶奶忽然感慨,前阵子社区医生上门体检,还帮我换了高血压的药。她从随身的布包里掏出个小本子,说是什么长处方,一次能开三个月的药,不用老跑医院了。

玉渊潭公园里已是花的海洋。粉白的樱花如云似霞,沿着湖岸铺展开去。穿汉服的姑娘们举着团扇拍照,孩子们举着追逐打闹。林晓雅把轮椅停在湖边的樱花树下,春风拂过,落英缤纷,像下了一场温柔的雪。

真好看......周奶奶喃喃自语,伸手接住一片飘落的樱花瓣,比当年在中山公园看的好看多了。

您以前常来?小吴递过保温杯。

和建军他爸处对象的时候。老人的眼睛眯成一条缝,那时候他在部队当文书,偷偷跑出来带我看樱花,回去被指导员批了......老人忽然笑出声,眼角的皱纹里盛着阳光。

林晓雅掏出手机,打开相机:奶奶,咱们合张影吧?

周奶奶有些拘谨,下意识地拢了拢鬓角的白发。我这老婆子,照出来不好看......

好看!林晓雅蹲在轮椅旁,小吴站在另一侧,一、二、三——笑一个!

快门声响起时,恰好一阵风吹过,樱花瓣纷纷扬扬落在三人肩头。照片里,周奶奶的嘴角微微上扬,眼角的皱纹里盛着细碎的光斑,像落满了星星。

回去的路上,周奶奶忽然从布包里拿出个用手帕包着的东西:这个,你们收下。

打开手帕,里面是两枚军功章,金灿灿的麦穗围绕着红五星,边缘有些磨损。林晓雅的呼吸骤然停滞——她在历史课本上见过这种军功章,1998年抗洪救灾专项奖章。

奶奶,这太贵重了......

拿着。周奶奶的手很有力,把军功章塞进林晓雅手里,建军牺牲的时候,你们还小呢。现在国家强大了,都是你们这些年轻人守着的。老人的目光扫过公园里巡逻的警察、打扫卫生的环卫工人、推着婴儿车的年轻父母,这章啊,该给守着好日子的人留着。

夕阳西下,金色的余晖洒在军功章上,红五星熠熠生辉。林晓雅忽然想起档案里周奶奶的年龄——今年七十四岁,比共和国小不了几岁。她的手心里,两枚军功章沉甸甸的,仿佛盛着一个民族的记忆。

五月的第二个周末,林晓雅带着男朋友陈阳来周奶奶家。小伙子提着个大蛋糕,穿着熨帖的白衬衫,看见坐在藤椅上择菜的老人,恭恭敬敬鞠了一躬:周奶奶好,我是晓雅的男朋友。

周奶奶眯起眼睛打量着他,忽然笑了:好小子,浓眉大眼的,像建军他爸年轻时。

厨房里,小吴正在炖排骨汤,咕嘟咕嘟的声响里飘出阵阵肉香。林晓雅帮着择菜,眼角余光瞥见五斗柜上的新变化——修好的全家福摆在中央,旁边多了个相框,里面是樱花树下的合影。

奶奶,您这毛衣快织好了?林晓雅看着竹针上宝蓝色的毛衣,已经能看出是件宽松的男士款式。

快了快了,还差两只袖子。周奶奶把择好的荠菜放进竹篮,建军他哥下个月回来,说是公司放高温假。老人的语气里藏不住的雀跃,我得多准备点他爱吃的,荠菜饺子、红烧肉、糖醋排骨......

叔叔要回来了?林晓雅惊喜地问。档案里写着周奶奶的大儿子已经三年没回家了。

是啊,周奶奶笑得合不拢嘴,说是高铁票都买好了,复兴号,六个小时就到。老人从布包里掏出个崭新的智能手机,晓雅你看,他教我用微信视频呢,还能看他开大货车的实时位置......

林晓雅接过手机,屏幕上是微信界面,置顶的是大儿子,聊天记录停留在昨晚——妈,给您买了个按摩椅,下周先送到社区服务中心。。

奶奶,这手机您用着还习惯?

习惯习惯,社区那个小张姑娘教了我三回。周奶奶笑得眼睛眯成一条缝,能看新闻,能视频,比原来那个老年机好用多了。老人忽然压低声音,就是流量费贵不贵啊?我看视频的时候老转圈。

陈阳在一旁听得直乐:奶奶,我给您办个家庭套餐,和晓雅的手机号绑一起,流量随便用。

那敢情好!周奶奶拍着大腿,现在的孩子真能耐,比我那俩小子机灵多了。

午饭时,排骨汤的香气弥漫了整个屋子。陈阳抢着洗碗,周奶奶拉着林晓雅的手坐在沙发上,从五斗柜里翻出个铁皮饼干盒。

给你的。老人打开盒子,里面是几件婴儿毛衣,粉蓝相间的小开衫,针脚细密得惊人。

林晓雅的脸地红了——她和陈阳上周刚领了结婚证,还没来得及告诉老人。

看你这肚子。周奶奶笑眯眯地拍了拍林晓雅的小腹,奶奶眼神好着呢。这毛衣是开春就织上的,用的新疆长绒棉,软和。

窗外的阳光正好,照在粉蓝相间的小毛衣上,绒毛闪着柔和的光泽。林晓雅想起第一次见周奶奶的情景——老人看着热气腾腾的饭菜,嘴唇哆嗦着说不出话。不过三个月光景,那双枯树枝似的手,已经能织出这样精致的婴儿毛衣。

奶奶,您怎么知道......

社区王主任说的。周奶奶笑得像个偷吃糖果的孩子,她来登记退役军人信息,看见你陪我去领建军的抚恤金,就跟我说了。老人忽然严肃起来,握住林晓雅的手,好孩子,你肚里怀着的,是咱们国家的未来啊。

林晓雅的眼眶忽然湿润了。她低头看着自己微微隆起的小腹,那里正孕育着一个新生命,一个将在新时代长大的孩子。窗外的玉兰花早已谢尽,枝头挂满碧绿的果实,像一串串小小的灯笼。

下午,社区组织退役军人座谈会,周奶奶作为烈属代表参加。林晓雅帮老人换上新做的藏青色旗袍,胸前别着那枚红旗徽章。镜子里的老人腰杆挺得笔直,眼神清亮,哪里还有初见时的憔悴模样。

奶奶,您真漂亮。

周奶奶对着镜子理了理鬓角,忽然从抽屉里拿出个红绒盒子,打开——里面是两枚军功章,旁边放着那张樱花树下的合影。老人小心翼翼地把军功章别在旗袍领口,一金一银,在阳光下熠熠生辉。

建军要是还在,该有孙子了。老人的声音有些哽咽,却带着笑意,他肯定想不到,现在的日子这么好。

座谈会的礼堂里坐满了退役军人,有白发苍苍的老战士,也有英姿飒爽的年轻军官。当主持人介绍到1998年抗洪救灾烈士家属周秀兰同志时,全场响起雷鸣般的掌声。林晓雅看见周奶奶拄着拐杖,一步一步走上主席台,背影挺拔如松。

我叫周秀兰,今年七十四岁。老人的声音透过麦克风传遍整个礼堂,我儿子是解放军,1998年牺牲在抗洪前线。今天站在这里,我想告诉大家——老人顿了顿,目光扫过台下的年轻人,我儿子没白死。你们看现在的中国,高铁跑得比风快,高楼盖得比云高,娃娃们吃得饱穿得暖......老人忽然举起胸前的军功章,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