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重生 > 精英养成记 > 第680章 制度的力量与人性的光辉

第680章 制度的力量与人性的光辉(1/2)

目录

“夕阳红爱心食堂”在经历了最初的喧嚣和“甜蜜的负担”后,在林晓雅和张桂芬的主导下,通过一系列规章制度的建立和完善,逐渐步入了正轨。曾经的混乱和无序被井然有序所取代,爱心资源得到了更有效的整合和利用,老人们的生活也恢复了往日的宁静与温馨。

制度的力量,开始显现。

首先是物资管理的规范化。林晓雅设计了一套简单易用的物资管理表格,由王阿姨负责每日登记。捐赠物资一到,就立即登记、分类、入库。仓库被打扫得干干净净,各种食材、日用品分门别类,贴上标签,标明入库日期和保质期。每周,管理小组会根据食堂的消耗情况制定采购计划,优先使用捐赠物资,避免浪费。对于一些不常用或不适用的捐赠品,他们会在社区的帮助下,转赠给其他更需要的福利机构。

“现在好了,想要什么,一看标签就知道在哪儿,”王阿姨拿着账本,脸上带着满意的笑容,“库存多少,还能吃几天,清清楚楚。再也不会像以前那样,东西放坏了都不知道,或者急着用的时候找不到。”她还学会了用简单的Excel表格进行统计,虽然操作还不太熟练,但那份认真劲儿,让人佩服。

其次是志愿者管理的精细化。林晓雅根据志愿者的年龄、特长、时间 avaibility 等,将他们分成了几个小组:采购组、厨房组、服务组、宣传组和后勤组。每个小组都有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志愿者担任组长,负责日常的协调和指导。

大学生志愿者们经过培训,不再是厨房里的“无头苍蝇”。他们学会了如何轻柔地给老人盛饭,如何耐心地倾听老人的唠叨,如何敏锐地察觉老人的需求。有的大学生发挥专业特长,为食堂建立了简单的微信公众号,定期发布食堂的动态、老人们的故事和需要帮助的信息,既宣传了食堂,也为招募志愿者和寻求长期稳定的物资捐赠开辟了新的渠道。

市电视台的记者再次来采访时,看到的是一个高效、有序、充满温情的食堂。张老师不再是那个被记者围追堵截的“网红”,而是从容地在各个岗位间巡视,不时停下来和老人、志愿者交流几句。记者们拍摄到的,是老人们安心用餐的温馨画面,是志愿者们耐心服务的感人瞬间,是食堂井井有条的运营场景。这次的报道,少了几分猎奇和煽情,多了几分平实和深度,着重报道了食堂在规范化管理下的可持续发展模式,引起了更多有识之士的思考。

制度是冰冷的,但执行制度的人是有温度的。林晓雅和张桂芬在制定和执行制度的过程中,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尤其是以老人为本。

他们发现,有些老人因为行动不便,无法亲自到食堂用餐。于是,在林晓雅的提议下,食堂推出了“爱心送餐”服务。由服务组的志愿者,每天中午和晚上,将热腾腾的饭菜送到那些行动不便的老人家中。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