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8章 猛药(1/2)
军机处值房内,阳光惨白,斜斜地透过高窗,在冰凉的金砖地上,投下几方模糊的光斑。
檀香的青烟细弱地盘旋,却始终驱不散弥漫在房间内,君臣间的压抑。
贤丰皇帝端坐在紫檀大案后,指尖略显苍白,缓缓展开了首席军机大臣肃顺呈上的奏折。
他一字一句地读着,年轻的面容上,最后那点血色,仿佛也被纸上的墨迹吸了去,渐渐褪成一片灰败。
那轻飘飘的奏本,此刻在他手中,竟像一块烧红的烙铁,烫得他五脏六腑,都蜷缩起来。
肃顺的字迹,清晰刚硬,透着一股孤注一掷的决绝。
首当其冲,便是关乎财用的聚敛之策。
其一,广增厘金,严设税卡。
此税源于贤丰三年,本是江北大营为应对江南危局所设的权宜之计,税率不过1%,取“厘”之微意。
不料聚财之效出人意料,一度支撑起江南江北官军超过六成的粮饷,成了维系战线的输血官。
如今奏折建言,将此临时税制,推行于旧朝所有尚能控制的疆域。
在全国水陆要道,增设厘卡,派员严加稽核。
更关键的是,将税率一举提至5%到10%。
税率数倍翻涨,再辅以密如蛛网的关卡,意图不言自明:
从天下商贾的流通血脉中,强行汲取膏脂,为枯竭的国库,聚敛巨万军资。
其二,铸行新钱,充实国用。
奏请大规模开炉鼓铸“贤丰重宝”大钱。不仅设“当千”、“当五百”等远超实值的面额。
更提议参用铁、铅等贱金属替代部分铜料,以降低铸钱成本。
再凭官府法度,强令民间按此虚高面值,兑换使用。
此策若行,无疑能迅速收罗民间的银两与制钱,短期内确可填补军需窟窿。
其三,拓宽捐例,以资国帑。
奏请进一步扩大捐纳之制,使其彻底制度化、常态化。
自七品知县到四品道台,无论实权缺份还是荣身虚衔,皆可明码标价,论价授受。
据折中所陈,早在贤丰二年,捐纳收入已占户部岁入的37%,彼时尚限定名额,有所收敛。
若将此门彻底敞开,便能急速吸纳天下士绅豪族的财富。
其四,预征粮赋,权济急需。
援引旧日川省预征先例,于朝廷尚能掌控之各省州县,施行预征未来十至二十年粮赋之策。
此乃财源近乎枯竭之际,最快获取现银之方。
其五,征用寺产,暂纾军困。
贤丰三年,朝廷财政极度困窘时,曾熔毁内廷金钟、铜器以铸钱,甚至强行征用了如雍和宫等皇家寺庙的金铜法器,充作军资。
此奏折旧事重提,并建议全面推开至天下所有寺庙道观。
凡金铜佛像、法器、田产积蓄,均可借“国难”之名,尽数抄没入库。
此举虽于情理不合,更恐引方外非议。
然折中直言,短期内必能获得一笔巨额横财,以应军需。
其六,药材官营,另辟税源。
奏请将Yp贸易全面合法化,并由官府专营专卖,形成垄断。
不仅鼓励民间广泛种植Yp,更可设立官营烟馆,并对所有Yp交易,课以高达300%以上的“剿贼特税”。
折中估算,此举每年可望增加百万岁入。
其七,暂押关税矿产,急购洋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