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回 逢恶兽唐生被难 施神枪魏女解围(2/2)
只见山冈上走下来一个猎户,身穿青布箭衣,肩上扛着鸟枪,长得眉清目秀,牙齿洁白,嘴唇红润,年纪不过十四五岁,虽然穿着猎户的打扮,但举止十分文雅。三人急忙上前下拜,说:“多谢壮士救命之恩!请问壮士贵姓?家在何处?”猎户还礼说:“我姓魏,是天朝人,因为避难寄居在这里。请问三位老丈贵姓?从哪里来的?”多九公和林之洋说出了自己的姓名。唐敖心想:“当初魏思温、薛仲璋二位哥哥都以连珠枪出名。自从敬业兄弟兵败,听说他们都逃到海外去了,这个人莫非是思温哥哥的儿子?我来问问他。”于是说:“当初中原地区有位姓魏的,官名叫思温,擅长使用连珠枪,天下闻名。壮士和他是一家人吗?”猎户说:“那是我的父亲。老丈是怎么知道的?”唐敖说:“没想到壮士竟然是思温哥哥的儿子,想不到能在这里相遇!”于是把自己的姓名说了出来,又把当年结盟以及被参劾的事情详细说了一遍。猎户急忙下拜说:“原来是唐叔叔来了,侄女不知道,还请叔叔恕罪。”唐敖还礼说:“贤侄请起。为什么自称侄女呢?这是怎么回事?”
猎户回答道:“我名叫紫樱,哥哥叫魏武。因为敬业叔叔遭遇变故,父亲无处安身,便带着家眷逃到了这里。这座山向来有狻猊出没,它常常和麒麟争斗,毁坏庄稼,甚至还会跑出来伤人,附近的居民深受其害。虽然一直都有猎户,但这野兽极其狡猾,视力又好,一听到枪声就会跳起来逃窜,非得用连珠枪才能捕获。所以他们聘请父亲在此驱赶野兽,这么多年来,父亲打死的狻猊不计其数。前年父亲去世后,大家依旧请哥哥来做这件事,无奈哥哥身体孱弱,还经常生病,受不了这份辛苦。要是放弃这份营生,我们就没了生活来源。幸好我从小就学会了使用连珠枪,只好女扮男装,暂且继承这份工作,养活母亲。这几天因为众兽争斗,我担心伤到旁人,正打算去擒拿狻猊,没想到能遇到叔叔。刚才狻猊紧跟在叔叔身后,我干着急却不敢开枪。幸亏叔叔向上纵身一跳,我才有机会放了一枪,要是再晚一步,叔叔的性命恐怕就保不住了。叔叔只是纵身一跃就能跳得那么高,若不是有神灵庇佑,怎么可能做到呢?真是好人自有天相!当年父亲临终前,留下一封遗书,让我和哥哥日后前往岭南,托付叔叔照应。这封信现在家里,就请叔叔过去看看,顺便喝杯茶。”唐敖说:“多年没见到万氏嫂嫂了,如今在海外,自然应该前去拜访。没想到思温哥哥已经去世,竟然不能再见一面,实在令人心酸!”
当时,三人跟着魏紫樱翻过山头,前往魏家。唐敖心里琢磨着:“我自从到了海外,每遇到名山胜地,都会上去游览一番。原本想着遵照梦神的指示,寻访名花,可到现在什么都没找到,反倒总是和这些女子有缘,常常在途中不期而遇,真是奇怪。”不一会儿,他们就到了魏家,只见四处都安放着强弓、弩箭。大家一起走进客厅,魏紫樱进去通知万氏夫人和魏武出来,双方互相行礼。唐敖看那魏武虽然满脸病容,但长得倒是十分清秀。魏紫樱把父亲的遗书呈递给唐敖。唐敖拆开,上面写的无非是叮嘱他念及结义之情,多多照应家人之类的话。看完后,唐敖叹息了一番,把信收了起来。万氏说:“我丈夫去世后,我原本想带着遗书和儿女,投奔叔叔。但本地的乡邻因为惧怕野兽,再三挽留,再加上家乡近来也不知道是否还在缉捕余党,我担心受到牵连,所以一直不敢回去。如今幸好叔叔来了,我家现在六亲无靠,故乡也没有亲人,除了叔叔,再没有可以托付的人了。将来还恳请叔叔念及与我丈夫的结义之情,一定要多多照顾我们。要是能回到故乡,我丈夫在九泉之下也会感激您的大恩大德!”唐敖说:“缉捕的事情都过去十多年了,早就淡忘了。日后我从海外回来,一定会接嫂嫂、侄儿和侄女一同回故乡。况且今天侄女对我有救命之恩,我怎么敢忘记呢?嫂嫂尽管放心。”接着,唐敖又询问了他们的日常生活开销。原来,这里的百姓因为魏家父子驱赶野兽,感激他们的恩德,所以对他们的生活供应十分丰厚。每年除了衣食开销,还有不少结余。唐敖听后,这才放下心来。他随即把身边带着的散碎银子送给魏紫樱,让她买些脂粉。又嘱咐魏武带他到魏思温的灵前,唐敖拈香下拜,痛哭了一场,然后辞别回船。
第二天,他们到了白民国。林之洋运了许多绸缎、海菜去卖。唐敖来邀请多九公上岸游玩。多九公说:“这里人口众多,地方富庶,语言也和我们一样。无奈我和这里没什么缘分,每次到这里,不是有事缠身,就是生病卧床。今天能承蒙你的好意,一起去走走,真是难得。”于是,他们一起上了岸。走了几里路,只见四处都是白色的土壤。远处有几座小岭,全是一色的矾石。田里种着荞麦,遍地开着白花。虽然有几个农民在那里耕田,但因为离得太远,看不清他们的面貌,只看到清一色的白衣。没多久,他们进了玉城,走过银桥,只见四处的房舍、店面接连不断,都是粉白的墙壁、高大的院墙,人来人往,买卖兴隆,热闹非凡。这里的国人无论老少,个个面容白皙如玉,嘴唇好似涂了朱砂,再配上两道弯弯的眉毛和一双俊美的眼睛,无不美貌出众。而且他们都穿着白衣、戴着白帽,一概是绫罗绸缎的装扮,极其素雅洁净。手腕上都戴着金手镯,手里拿着香珠,帽子后面拖着三尺长的大红穗子,身上挂着印花双飞燕的汗巾,还有许多翡翠、玛瑙等把玩的器物。他们所穿的衣服,大概都用奇异的香料熏过,远远就能闻到芬芳扑鼻的香气。唐敖此时就像置身于山阴道上,美景多得眼睛都看不过来,他一边看着,一边赞不绝口:“如此美貌,再配上这些穿戴,真是风流天下第一!海外各国的人物,大概要数这里的最为出众了。”再看两边的店面,一家连着一家,都是酒肆、饭馆、香店、银号。绸缎绫罗堆积如山,衣冠鞋袜陈列无数。其余的羊、牛、猪、犬、鸡、鸭、鱼、虾,各种海菜,还有各种点心,应有尽有。真是吃的、喝的、穿的、戴的,没有一样不精致,没有一样不齐全。满街满巷,那股酒肉的香气,简直都能冲上云霄。
这时,只见林之洋和一个水手从绸缎店出来。多九公迎上去问道:“林兄,货物卖得怎么样?赚到钱了吗?”林之洋满脸笑容地说:“我今天托二位的福,卖了不少货物,利润也不错。等会儿回去,多买些酒肉请你们。现在还有几样腰巾、荷包之类的零碎货物,我要到前面巷子里,找个大户人家卖了。我们一起去走走吧?”唐敖说:“好啊,正合我意。”林之洋随即让水手先把卖货得到的银钱送回船上,顺便买些酒肉带回去;自己提着包裹,和唐敖、多九公一起走进了前面的巷子。林之洋说:“太好了,前面那个高大的门楼,想必是大户人家。”走到门前,正好里面走出一个极其俊美的年轻人。林之洋说明来意,那年轻人说:“既然有宝贝货物,何不到我家里面谈,我家先生正好要买呢。”三人刚要迈步进去,只见门旁贴着一张白纸,上面写着“学塾”两个大字。唐敖一见,不禁吓了一跳,说:“九公,原来这里是学堂!”多九公看了,也吃了一惊,可又不好退回去,只好硬着头皮走进去。那年轻人见他们进来,先到里面去通报了。唐敖对多九公说:“这里的国人生得如此清秀,可想而知他们天资聪慧,博览群书。我们进去后,可要比在黑齿国的时候加倍小心。”林之洋说:“何必这么小心呢?依我看,不管他问什么,就回他‘不知道’!”
三人走进里面,来到厅堂。里面坐着一位先生,戴着玳瑁边框的眼镜,大约四十岁左右。还有四五个学生,都在二十岁上下,一个个容貌绝美,衣帽光鲜亮丽。那先生也是个美男子。屋里诗书摆满了书架,笔墨多得像树林一样。厅堂正中央挂着一块玉匾,上面写着“学海文林”四个泥金大字。两旁挂着一副粉笺对联,写的是:“研六经以训世,括万妙而为师。”唐敖和多九公看到这样的气派,不但走路时脚步放得轻轻的,就连呼吸都不敢大声。唐敖轻声说道:“这才是大国的人物,一切气派都与众不同。和他们一比,我们又觉得自己有些俗气了。”走进厅堂,他们也不敢贸然行礼,只能毕恭毕敬地站在一旁。先生坐在上面,手里拿着香珠,把三人打量了一番,然后朝着唐敖招招手说:“来,来,来,那个书生走近点。”唐敖听见先生叫他书生,不知道自己的身份是怎么被看出来的,这一惊可不小。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