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大明:反骨皇孙,老朱天天破防! > 第138章 海纳百川,通商四海

第138章 海纳百川,通商四海(2/2)

目录

几天后,郑和来到匠造学堂,见到了王守仁和他的团队。匠造学堂的专门车间里,一群工匠正在制作各种精密的航海仪器。

\"这是改良版的六分仪,结合了阿拉伯和西洋技术,测量精度更高。\"王守仁向郑和介绍道,\"这边是我们新设计的航海罗盘,即使在风浪中也能保持稳定。还有这些航海图,是根据你上次带回的资料,结合各国水手的经验绘制的,覆盖了已知的大部分海域。\"

郑和仔细查看着这些仪器和航海图,赞叹不已:\"有了这些工具,我们确实能够航行得更远、更安全。\"

王守仁接着带郑和参观了新船型的设计图:\"这是专为远洋设计的新型宝船,比上次的更坚固、更稳定,且载重量更大。船内空间也经过重新规划,可以储存更多的淡水和食物,确保长途航行的需要。\"

郑和认真研究着设计图,不时提出自己的建议。两人讨论得热火朝天,一直到深夜才结束。离开匠造学堂时,郑和对这次远航充满了信心。

随着大明海上活动的增加,越来越多的外国使节和商人慕名前来。太仓、广州等港口日益繁忙,呈现出一派国际化景象。各国商人带来了丰富多彩的商品:阿拉伯的香料、波斯的地毯、非洲的象牙、南洋的珍珠...同时,大明的丝绸、瓷器、茶叶也源源不断地运往世界各地。

为了加强对这些外国人的管理和服务,朱雄英设立了专门的通事学校,培养精通外语的翻译人才。他还命令在主要港口修建专门的外国使节馆和商贸区,方便外国人在大明居住和贸易。

在广州,一座专门为外国商人设计的商贸区很快建成。区内设有各国商馆、交易市场、仓库和居住区,甚至还有供不同宗教信仰者使用的礼拜场所。这一设计充分考虑了外国人的习惯和需求,赢得了各国商人的赞赏。

\"大明皇帝真是开明啊!\"一位阿拉伯商人感叹道,\"在这里做生意,不仅安全,还受到尊重。难怪越来越多的商人选择来大明贸易。\"

这些措施促使大明迅速成为东亚乃至世界的贸易中心。各国商品在此汇聚交流,财富和信息也随之流动。朱雄英在一次巡视太仓港时,看着人来人往的外国商人和堆积如山的货物,对身边大臣感叹道:\"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我大明当以开放胸怀,拥抱世界,方能基业长青。\"

一位老臣担忧地说:\"陛下,如此多的外国人进入我国,是否会带来隐患?他们的风俗习惯与我国大不相同,恐怕会影响我国民众。\"

朱雄英微微一笑:\"爱卿多虑了。文化交流本就是相互的,只有交流才能进步。我大明文化博大精深,何惧外来影响?况且,正是这种开放,才使我们能够接触到世界各地的新知识、新技术。\"

他指着港口的一艘外国商船:\"你看那艘船,它带来的不仅是货物,还有远方的见闻和智慧。我大明若能博采众长,取其精华,必将更加强盛。\"

老臣听后若有所思,不再言语。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