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6章 草木轮回(2/2)
陈爷爷的鲸骨药箱被请进了新建的“草药博物馆”,放在最显眼的展柜里。箱子里不再装标本,而是盛满了孩子们用陶土捏的“种子娃娃”,每个娃娃脸上都画着不同的表情——笑的、皱眉的、眨眼的,代表种子在不同环境里的状态。
展柜旁的屏幕上,循环播放着阿杰拍的纪录片《种子的旅行》。镜头里,混血草的种子乘着洋流漂向非洲,搭着驼队走进沙漠,跟着登山队爬上雪山,最后在不同的土地里发芽。“这是去年新增的镜头,”阿杰指着屏幕里一个黑皮肤的小男孩,“马库斯的孙子,现在是非洲‘小神农队’的队长,正学着咱们的样子收集种子。”
博物馆的角落里,有个互动展台,摆着老默头留下的青铜工具,旁边放着3d打印机。孩子们可以先用青铜小铲在沙盘里模拟挖坑,再用打印机复刻出自己设计的“种子收纳盒”。有个孩子打印了个蝶影草形状的盒子,捧着它跑到夏晚晴面前:“夏老师,我要把它送给紫泥泉的小巴郎哥哥。
清明这天的传承课,夏晚晴带着孩子们在老码头种下新收集的种子。孩子们用小铲子挖坑,动作像极了当年的小林;把种子放进土坑时,会轻轻说句“晚安”,那是丫丫教的“种籽咒语”;最后培土时,特意留出一道浅沟,说要“让雨水带着故事来看它们”。
种完地,孩子们围坐在混血草下,听夏晚晴讲新的草药故事:“在遥远的雪山下,有个小姑娘像你们一样种种子,她的种子里,有咱们这里的混血草,也有她们那里的雪菊……” 风穿过草叶,发出“沙沙”的声响,像在应和她的话。
夕阳西下时,孩子们排着队往回走,每人手里捧着一株刚发芽的幼苗。夏晚晴看着他们的背影,突然发现混血草的影子拉得很长,像一条绿色的路,从老码头一直延伸到村子深处。而路的尽头,林墨正带着新的小神农队员,往基因库的方向去,手里提着装满种子的篮子。
她想起三年前埋下的那粒种子,想起神农的背影,想起所有为传承走过路的人。原来传承从不是直线向前,而是像草木的轮回——种子落下,发芽生长,开花结果,最后又把新的种子还给土地,只是每一次轮回,都带着新的故事,新的朋友,新的远方。
晚风里,混血草的果壳又开始“簌簌”作响,新的种子正准备出发。夏晚晴知道,这不是新的开始,也不是旧的结束,只是传承在时光里的又一次呼吸,在草木间的又一次拥抱,在孩子们笑脸上的又一次绽放。而属于奇异乡村的故事,就像这株永远在生长的混血草,根扎在土里,叶向着天空,永远有新的枝条,伸向更远的地方。
(新章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