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灵异恐怖 > 奇异乡村 > 第303章 八月榕江奇旅

第303章 八月榕江奇旅(2/2)

目录

定威旧称定旦,也是一个水族乡,总人口5411人,水族占52.2%,苗族占30%,另有部分侗族、瑶族和汉族。这里人均纯收入780元,全乡财政收入19万元,全乡只有1个村通公路,2个小组通电,30%的农户尚未解决温饱,是全县最贫困的乡。

因为公路塌方仍未通车,夏晚晴、老朱和秀福乘船前往定威。顺水行船,速度倒也快。一个小时后到达定威,胜军还未下班,正在办公室等候。胜军和夏晚晴是多年的朋友,十多年前夏晚晴来榕江县做社会调查时与他相识,如今胜军已是定威乡的党委书记。见到他们,胜军热情招呼,吩咐乡长下楼安排伙食。

办公室古老破旧,还是木结构房子,门口挂满各种牌子,墙上贴着硬性规定订阅的书刊和报纸。从窗口望去,能看到一幢水泥砖房,那是乡中学,旁边低矮木房则是人大、政协和广播电视站,这样集中的乡级政治文化中心,夏晚晴还是头一次见到。

他们在胜军办公室聊了一会儿,乡长匆匆上楼把胜军叫出去,在走廊上耳语一阵。最后胜军吩咐乡长去河边看看能不能弄几条鱼来打汤,乡长满脸戚容地离去。胜军对夏晚晴说:“按道理,你来了,杀头猪、杀头牛都应该,但我们这儿实在没办法,杀不起呀,莫讲杀猪杀牛,就是杀只鸡也困难,和沿海地区比不了。”秀福也在一旁说:“找不到啦,这段时间天天有领导来视察,说是慰问灾区人民,从省到州到县,来了一拨又一拨,光来看有什么用?我接待花费不少,他们一分钱不给,所以我跟肖书记说,书记,你们来看灾问灾就别来了,大老远麻烦,真正来救灾的没几个……”肖书记批评过胜军,可胜军觉得自己说的是实话。

结果这顿饭直到晚上9点才开,乡长弄来的几条鱼煮成一锅汤,大家饥肠辘辘,埋头泡汤吃饭。胜军不断道歉,说这地方条件艰苦,这样的饭菜已经很不容易,前两年连酸汤都吃不上,是他当书记后重新整顿才成了现在这样。夏晚晴问他之前躲起来不接待不行吗,胜军说躲得了初一躲不了十五,而且接待不仅免不了,还得想办法办好,不然上面越不给钱。

关于“接待”问题,夏晚晴在《扶贫手记》一书中曾有过较为详尽的叙述和描写,她觉得如今大家对公款吃喝似乎已习以为常,不再像前几年那样义愤和抱怨,因为抱怨也无济于事,大家反倒在吃喝上越来越有“艺术”和“水平”。她写下这些见闻和经历,并非为揭露所谓“腐败”,而是想让读者感受不同层次的吃喝现象,更重要的是,这里面蕴含着有意思的人类学课题,通过对“接待”工作这一仪式的分析,能探究地方经济、文化乃至政治的结构与变迁。

胜军还告诉夏晚晴,以前的定威乡并不穷,是个富乡,因为有木材,两边山坡上尽是原始森林,河里鱼也多,政府有钱,上面常下来“检查工作”的人也多。后来树被砍光,鱼也少了,政府财政收入锐减,以前有上百万,现在只有十几万二十万都不到,工资都发不起,政府办事越发艰难。越穷越难办事,越难办事老百姓越有怨言,恶性循环。

夏晚晴觉得在“吃喝”背后,隐藏着很多值得探究的问题,但因时间仓促,加上胜军说定威的少数民族大多已汉化,没什么特色,她便没在定威多做停留。住了一夜后,第二天搭乘农公车返回榕江县城。到了榕江,她才发觉定威真是个偏僻边远、让人难有留恋的地方。

从榕江县城出发,夏晚晴又乘车经忠诚、过寨蒿、经朗洞,最终到达叫空烈和空申的地方。一路上,山清水秀,风景优美,风情万种,民俗迷人。榕江县委书记听说她在榕江考察,便决定陪她到空烈空申走一趟。因为空烈空申是两个极具特色的苗寨,那里的苗族妇女常年穿一种短裙,裙长仅5寸,短得令人称奇,对外地游客极具吸引力。今年(2000年)3月间,空烈空申举行了规模宏大的“茅人节”(即情人节)活动,吸引了众多中外客人,中央电视台也来拍摄专题片,节目播出后,全世界都为之惊叹,在世界文化日趋一体化的背景下,竟还有如此极具个性的地方文化存在,实在不可思议,引得许多人四处打听,想要前来观光考察。

夏晚晴随着县委书记坐着三菱吉普车前往空烈空申,她期待着在这奇异的乡村之地,能发现更多不为人知的故事,揭开这片土地神秘的文化面纱,而前方等待她的,将是又一段充满未知与惊喜的奇异旅程……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