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0章 另有所图(2/2)
张二点头附和。
“正是!待江南事毕,杨帆倒台,便是我等与严家…划清界限之时!
届时,或可…抛出几个严家的替罪羊,甚至…将江南之事的部分责任,反扣回严家头上!总之,绝不能让严家…一直挟制殿下!”
裕王脸色稍霁,沉吟道。
“那…景德镇那边,具体该如何行事?既要让杨帆失宠于父皇,又不能…真让‘谋反’的罪名彻底坐实,以免父皇疑心孤之能力,甚至…波及太广,动摇国本…”
众人陷入沉思。
片刻后,一位一直沉默的老臣缓缓开口。
“老臣以为…或可如此。案子,要查,声势,要大。但…最终定谳,需模糊处理。可坐实杨帆‘僭越’、‘擅权’、‘结党’、‘激变民乱’之罪,使其失却圣心,罢官去职即可。
至于‘谋反’…可止于‘查无实据’,或推给几个已死的‘建文余孽’头上。如此,既除了杨帆,全了殿下之心愿,亦不至于触怒陛下,引起朝野过度震荡。”
“此外…”老臣眼中闪过冷光。
“查案过程中…或可…‘不小心’在景德镇,制造几起…‘意外’的流血冲突。让陛下觉得,杨帆变法,实乃苛政,已致民怨沸腾,非但无益,反而危及社稷安稳!如此…陛下方能彻底放弃杨帆,放弃变法。”
裕王眼中一亮。
“此计甚善!只是…派何人去主持此事为宜?需得…既镇得住场面,又能领会孤之深意,更需…得到陈师傅的支持,以免内阁掣肘。”
张二上前一步,低声道。
“殿下,臣举一人…或可胜任。”
“讲。”
“翰林学士,范应期。”
张二道。
“此人乃陈阁老门生,素以干练、持重著称,且…与严家并无过深瓜葛。由他出任钦差,前往江西查案,陈阁老处必无异议。
且范应期深知殿下心意,必能…恰到好处地处置此案,既严惩杨帆,又不至过度牵连,动摇国本。”
裕王沉吟片刻,缓缓点头。
“范应期…确是合适人选。好!便如此定了!尔等…即刻去安排!切记!
一切…需隐秘!需稳妥!”
“臣等遵旨!”
众人齐声领命,然而各自心中,却都如同压着一块巨石。
杭州城外,观音寺,一间僻静的禅房内。
檀香袅袅,却压不住弥漫在空气中的沉重与肃杀。
杨帆、吕坤,以及吴明、吴亮兄弟围坐一堂,脸色皆是前所未有的凝重。
“枢密台右卿…协领天下庶政…”杨帆缓缓重复着这个刚刚得知的消息,声音低沉而冰冷。
“太子殿下…这道令旨,真是…好大的手笔!这是将内阁之外的权柄,尽数交予了严世藩!其意…不言自明!”
吕坤面色铁青,接口道。
“更麻烦的是…范应期!陈以勤的高足,素以干练、持重闻名,如今竟被派为钦差,亲赴抚州,督办景德镇一案!这…这分明是裕王殿下与严家…已彻底联手!要借此事,将部堂您…置于死地啊!”
吴明猛地一拍桌子,怒道。
“他们怎能如此?!变法乃利国利民之壮举!杨部堂一心为国,何罪之有?!太子殿下…他难道忘了张雨之乱时,是谁力挽狂澜的吗?!”
吴亮亦是愤慨不已。
“严家祸国殃民,天下皆知!太子竟与虎谋皮!就不怕被反噬吗?!”
杨帆摆了摆手,示意二人稍安勿躁,目光转向吕坤。
“正甫,朱七…那边,可有消息传来?”
吕坤摇了摇头,脸上忧色更重。
“自陛下息隐道宫,潜心玄修之后…朱指挥使那边…便再难有消息传出。锦衣卫…此番恐怕…是不会插手了。”
杨帆眼中闪过了然,叹道。
“是啊…陛下不出,锦衣卫便失了主心骨,如何敢卷入这等储君与权臣联手掀起的滔天巨浪之中?
谭纶身为总督,虽有兵权,却也绝不会允许麾下官军介入此等政治倾轧…如今之势…裕王与严家联手,天下…确无人能挡其锋。”
吕坤沉吟片刻,分析道。
“太子殿下经张雨之乱,对严家本已深恶痛绝…此次竟不惜屈尊联手…依下官看,殿下…怕是已被严家蛊惑,心中生了魔障,对部堂您…猜忌已深到了极点!
他…他是真的怕了!怕您…威胁到他的储位!”
杨帆却缓缓摇头,眼中闪烁着更为深邃的光芒。
“不…正甫,我看…未必全然如此。严嵩老谋深算,裕王…亦非蠢笨之人。
他们之间…绝非铁板一块。严嵩…或许…另有所图。”
他顿了顿,声音压得更低。
“我怀疑…严嵩扶持裕王,或许…只是权宜之计。
他手中…可能还握着另一张…更大的底牌!
他如今怂恿裕王对我下手,或许…正是要借此,让裕王犯下不可挽回的大错,背上难以洗刷的恶名!届时…他便可以‘清君侧’、‘正国本’为名,行…废立之事!”
这个猜测太过骇人听闻,吴明吴亮兄弟听得目瞪口呆,连吕坤也是倒吸一口凉气!
“若…若真如此…”
吕坤声音干涩。
“那…那部堂您…”
杨帆目光扫过三人,语气却异乎寻常的冷静。
“眼下,他们首要目标是我,是变法。只要马森、沈淳等人一心要我死,范应期…身为清流,纵与严家合作,出于大局考虑,也应会…尽力保我性命。
否则,江南必乱,他无法向朝廷交代。故此…我之性命,暂时…应可无虞。”
他话锋一转,带着深深的疲惫与无奈。
“然则…变法…怕是…终究难逃一败了。”
禅房内陷入一片死寂。吴明吴亮兄弟面露悲愤,他们亲眼见证变法给江南带来的生机,如今却要眼睁睁看着它被权谋扼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