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1章 攘外必先安内(2/2)
“这样,子扬,朕欲效仿民国,成立军械局,你任局长,在大魏征召各种善于研发的工匠,甚至墨家后裔,届时朕给你拨200万贯,你全面负责军队的军械改革和研发!通过这次战争,朕发现,大魏与民国的差距已经很大了,最主要的还是在装备上,民国的盾牌,我们砍不烂,我们的盾牌,民国一刀就砍烂,这叫将士们怎么打!”曹操总结发言道。
“正是如此,陛下,民国的作战体系也很可怕,那些盾牌都是可以连接的,只是一会儿功夫就变成了一面盾墙,哪怕是骑兵撞上去,都轻易不能撼动,这些都是我们需要学习的。”荀攸站出来说道。
“好,这边大局已定,我们去襄阳,去看看志才的改革进行的如何了,志才改革也有快一年了。如果襄阳变法之后发展的很好,那么明年我们就在大魏全国进行变法!”曹操说道。“这样,夏侯渊,你带大军回许都,留8000精锐,其余人随我一同去襄阳看看。”
“喏。”众文武也是立马应和道。
庐江,徐靖也是松了一口气,多年的经营也是没有白费,果然老话说的好,打仗打的就是资源战,资源到位,谁来都不好使。
庆功宴上,觥筹交错,拍马屁的人排着队,可惜,徐靖老铁就喝了两杯白的就安详的睡去了。
第二天,整顿完了防务的徐靖也是亲自陪着徐庶聊了好久的天,以前徐靖觉得自己不能小觑天下英雄,通过这次战争,他明白了,他早就被天下英雄盯上了,所以,这次他给徐庶留了一句话,“要是可以的话,元直可以伺机拿下寿春。我把太史慈的骑兵营留给你。”
“陛下已经准备好北伐了吗!”徐庶也是激动万分,毕竟自己在这庐江呆了很久了,确实也是想要建功立业。
“是的,今年年底,南边应该就能完全平定了,诸葛孔明一个月前来信说,南边的几个郡基本尘埃落定,再有两个月就可以把所有的事情送上正轨。夷洲的治理也在蒸蒸日上,到时候打通了夷洲到建邺的路,我们的重心就可以回到中原。本来我想着,先尽可能多的掠夺海外的资源,再以雷霆之力,一举平定大汉,但是吕布、曹操、袁绍各个都是老谋深算之辈,尤其是曹操已经在开始学习我们民国的政治制度,再假以时日,想必北伐会变得更加困难重重!攘外必先安内!”徐靖对着徐庶说道。(宰相赵普在给宋太宗的折子中说“中国既安,群夷自服。是故夫欲攘外者,必先安内。同时,“攘外必先安内”是九一八事变后国民政府推行的基本国策,1931年7月由蒋介石在《告全国同胞一致安内攘外书》中正式提出。该政策主张优先平定内部动乱,核心包括剿灭共产党武装、整肃国民党派系及强化中央集权,历史渊源可追溯至晁错“攘夷必先安内”及岳飞“内寇不除,何以攘外”等思想。国民政府称此举旨在统一国家争取备战时间,推行兵役改革、国防工事建设及法币改革等举措。政策实施期间,国民政府先后发动五次军事围剿,同时通过《淞沪停战协定》等对日妥协,但亦进行过局部抵抗。1933年长城抗战期间,中央军首次北调参战,第四次“围剿”草草收场。1934年后政策重心转向“安内攘外”,通过新生活运动、中苏接触及国防计划调整强化抗战准备。1936年西安事变后政策被放弃,次年正式转向全面抗战。该政策因持续内战引发民众不满,中共视其为独裁统治工具,现代学界则认为兼具政权巩固与抗战准备双重性质。)
“陛下所言甚是!”徐庶说道,“今次联军来袭,虽然被我们全面击溃,但是可以看得出,他们的军队素质还是过硬的,而且曹操已经有投石了,想必再过一阵子,他们的投石也能变得更强,我们就没法轻易的实现火力覆盖的战术了。”
“嗯,这样,元直,今年过年,你去一趟建邺,我们好好谈谈北伐的事。顺便你也来团聚一番,我们已经有多年没有一起过年了。”徐靖说道。
“好!”徐庶激动万分,他确实好久没回去了呀!连他的老母亲也是好久没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