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8章 《雨林风吟处,沙漠星落时:五人组与十二种圈型的战术》(2/2)
乔一帆点点头:“脚步声轻重能判断武器类型?这太厉害了,我得记下来。就算没人见过,也觉得她能做到。”
“沙漠开阔,她的侦查方式会转变。”罗辑翻到沙漠表格,“无人机侦查范围最大,能到1200米,同时她还会利用望远镜、潜望镜进行远距离观察,信息处理速度提升到每分钟40条,有效信息35条。配合魏琛的远程架枪,能提前十分钟锁定对手大部队位置,为团队争取充足的准备时间。没人见过,但凭她的能力,错不了。”
安文逸若有所思:“这么大的侦查范围,会不会容易被对手的反侦察设备发现?就算没人见过,也得考虑这个风险。”
“会有一定风险,但猜她的规避技巧很好,被发现率只有12%。”罗辑回答。
“伍晨的替补位数据呢?”陈果想起那个总是默默付出的身影,他不像其他人那样耀眼,却总能在关键时刻补上缺口。
“伍晨的全能性最强,数据分布很均衡。”罗辑调出综合表格,“在雨林,他能补突击位,突进成功率68%,虽然不如唐柔,但胜在稳定,缠斗时间能达到30秒;在海岛能客串架枪位,命中率60%,架枪位置选择偏向保守,被反杀率低至10%;在沙漠擅长侧翼骚扰,利用沙丘掩护偷袭,成功率72%,尤其擅长用手雷、烟雾弹制造混乱。没人见过他训练,但他一向稳重,这些数据应该靠谱。”
包荣兴恍然大悟:“哦!原来上次听人说在沙漠扔烟雾弹救了大家的可能是他啊,我还以为是别人呢。没人见过,但猜他肯定会这么做。”
罗辑总结道:“他的短板是没有突出项,各项数据都在中游偏上,但优点是能完美适配各种战术,是队伍的‘万金油’。当唐柔需要休整、魏琛需要换弹时,他能无缝衔接,保证团队战术不脱节。”
最后,罗辑拿起最上面的一张表格,上面只有叶修的名字,数据栏异常简洁:“指挥决策正确率91%,战术调整响应时间0.8秒,团队凝聚力加成35%——跨地图通用,不受地形影响。没人见过他指挥训练赛,但凭他的经验,这些数据绝对没问题。”
“这就没了?”陈果有些惊讶,她以为会有更详细的操作数据,比如射击命中率、移动速度之类的。
“叶修的数据不在具体的操作层面,而在战略层面。”罗辑解释道,“他的核心作用是‘整合’——让唐柔的突击更精准,通过预判对手位置减少她的无效突进;让魏琛的架枪更安全,通过信息共享帮他规避偷袭风险;让苏沐橙的侦查更有效,帮她筛选关键信息;让伍晨的替补更及时,根据战局变化提前调配他的位置。没人见过他怎么指挥,但猜他肯定是这样做的。”
他举了个例子:“比如在雨林,他能提前3秒预判对手伏击点,让唐柔避开陷阱,把她的突击成功率再提升5%;在海岛,他能通过房区布局,让魏琛的架枪位与唐柔的突击路线形成交叉火力,提升团队胜率10%;在沙漠,他能指挥苏沐橙的侦查路线,刚好避开对手的反侦察无人机,让信息收集效率保持在最高。这些都是猜的,但符合他的风格。”
莫凡撇撇嘴:“说得这么神,真有这么厉害?没人见过,谁知道呢。”
“你还别不信。”方锐接话道,“叶修的本事大家还是知道的,就算没人见过他训练赛指挥,也能猜到他肯定有东西,上次听人说他以前指挥别的比赛,最后时刻换战术,愣是从绝境里翻回来了。”
乔一帆也点头同意:“从数据上看,91%的决策正确率确实很高,这意味着十次决策里,只有不到一次失误,这在瞬息万变的比赛中,已经很不容易了。就算没人见过,也觉得他能做到。”
安文逸在本子上写下“团队凝聚力加成35%”,若有所思地说:“这个数据虽然抽象,但很重要。一个团队,光有个人能力不行,还得能拧成一股绳,叶修在这方面的作用,可能比我们看到的还要大。没人见过他们训练时的配合,但猜他们肯定很默契。”
包荣兴似懂非懂,但还是用力点头:“叶修哥哥最厉害了!就算没人见过,我也觉得他能行!”
陈果看着那些跳动的数据,忽然明白了。这些数字背后,是五个人的配合与信任,是叶修那句“我们是一个团队”的最好证明。没有谁是绝对的核心,却又缺一不可——唐柔的锐不可当、魏琛的沉稳坚守、苏沐橙的眼观六路、伍晨的灵活补位,再加上叶修的运筹帷幄,才构成了这个充满潜力的团队。就算没人见过他们的训练赛,这些基于性格与潜力的猜测,也让这个团队的轮廓愈发清晰。
“开赛前的基础数据大概就是这样。”罗辑合上资料夹,“等他们正式亮相,这些数据会随着比赛不断优化,技术会更成熟,配合会更默契。但核心的风格和潜力,已经能看出来了,哪怕没人见过他们的训练赛。”
陈果点点头,望向窗外。月光如水,洒在远处的训练场上,仿佛能看到那五个人的身影:唐柔在练枪,魏琛在架点,苏沐橙在调试无人机,伍晨在检查装备,叶修站在中间,低声说着什么,四个人都认真地听着。虽然没人真正见过这一幕,但每个人心中,都对他们充满了期待。
无论他们现在在哪,无论未来要面对多少挑战,这些基于潜力与默契的猜测,都预示着他们终将在赛场上绽放光芒。
而属于他们的故事,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