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重生 > 拜师修炼下山 > 第13章 北京市司马台

第13章 北京市司马台(2/2)

目录

顾倾城微微眯起眼,深吸一口山间清冽的空气,空气中混杂着泥土、草木和一丝若有若无的水汽,让人心旷神怡。“怎么会忘?那时候为了等一块岩石的最佳光影,我们在暴晒下蹲了整整一下午。”她轻笑出声,“不过,这里的变化似乎不大,依旧是那么壮阔而神奇。”

车子停稳,两人下了车。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那标志性的奇特山峰,层峦叠嶂,色彩斑斓。裸露的岩壁上,亿万年地质变迁留下的痕迹清晰可见,褶皱、断层、波痕,每一道纹理都仿佛在无声地诉说着地球沧海桑田的故事。

“走,我们先去‘龙庆峡’那边看看,听说那里的喀斯特地貌在秋天别有一番风味。”陈晓阳提议道,他对这里的地形地貌依旧了如指掌。

顾倾城点点头,兴致盎然。两人沿着修葺一新的步道前行,道路两旁是茂密的次生林,秋日的阳光透过枝叶的缝隙洒下,在地上投下斑驳的光影。脚下是松软的落叶,踩上去发出“沙沙”的轻响。

沿途,他们不时停下脚步。在一块巨大的石英岩前,顾倾城伸手触摸着冰凉而光滑的石面,感受着它历经的漫长岁月。“你看这岩石的结晶,多漂亮。”她轻声赞叹,眼中闪烁着对自然造物的敬畏与喜爱。

陈晓阳则拿出手机,对着一处奇特的“一线天”拍照。“这里的岩层挤压得太厉害了,形成了这么狭窄的通道,阳光从上面照下来,光影效果绝佳。”他一边拍,一边不忘和顾倾城分享自己的发现。

行至龙庆峡,碧绿的湖水在两岸陡峭山崖的映衬下,显得格外幽深。游船缓缓驶过,激起层层涟漪。两岸的山峰形态各异,有的如刀削斧劈,有的如巨兽盘踞,让人不禁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顾倾城凭栏远眺,山风吹拂着她的长发,她的眼神悠远而宁静,仿佛与这山山水水融为了一体。

“倾城,你看那边!”陈晓阳指着远处一处山顶,那里有几处奇特的石柱,如同巨人遗留在人间的棋子。“那是‘石花洞’方向的景观,我们下午可以去探探溶洞。”

顾倾城顺着他手指的方向望去,眼中充满了期待。“好啊,我对那些地下宫殿总是充满好奇。”

两人走走停停,时而探讨着岩石的成因,时而惊叹于地貌的奇特,时而又被路边突然窜出的小松鼠逗笑。曾经的记忆如同散落的珍珠,被眼前的景致串联起来,与此刻的欢声笑语交织在一起,温馨而美好。

延庆世界地质公园,这座“天然地质博物馆”,不仅以其雄奇壮美的自然风光吸引着他们,更以其深厚的科学内涵和岁月沉淀的魅力,让顾倾城和陈晓阳再次沉醉其中。对他们而言,每一次的到来,都是一次与地球历史的对话,都是一次心灵的洗礼和对自然之美的再发现。而这一次故地重游,又将在他们的人生画卷上,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顾倾城和陈晓阳再一次来到了这个充满古韵与现代气息交织的地方——北京市古北水镇。这里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都仿佛诉说着岁月的故事,让人不禁沉醉其中。

顾倾城和陈晓阳又来到了北京市金山岭长城。

时隔数年,当熟悉的苍劲山峦与蜿蜒城垣再度映入眼帘,两人心中都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亲切感与期待。秋日的阳光正好,澄澈的蓝天下,金山岭长城如同一条沉睡了千年的巨龙,静卧在层峦叠嶂之间,更显雄浑与壮丽。烽火台点缀其间,历经岁月风霜,依旧傲然挺立,仿佛在无声地诉说着昔日的金戈铁马与边关风云。

他们沿着新铺就的、却尽量保留了古朴韵味的石板路拾级而上。顾倾城深吸了一口山间清冽的空气,夹杂着草木与泥土的芬芳,沁人心脾。她侧头看向身旁的陈晓阳,他正举着相机,专注地捕捉着光影变幻下长城那雄奇的轮廓,镜头里,残破的垛口与完整的城墙交织,更添历史的厚重感。

“还记得吗?上次我们来,还是个初夏的雨天,雾气蒙蒙的,什么都看不真切,”顾倾城笑着开口,声音里带着一丝怀念,“这次可算是赶上了好天气。”

陈晓阳放下相机,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可不是嘛!你看这景色,比画册上还要壮观!每一块城砖,都像是有故事的。”他指着不远处一座保存相对完好的敌楼,“我们先去那边看看,据说从那个角度眺望,长城的曲线美展现得淋漓尽致。”

两人相视一笑,并肩前行。脚下的城砖有些已被磨得光滑,承载了无数游人的足迹,也见证了无数像他们这样,为这份历史遗迹所折服的惊叹与感慨。秋风拂过,吹动了顾倾城的发梢,也吹动了他们心中对这片土地深沉的敬意与无限的遐想。这一次,他们要细细品味金山岭的每一分雄奇与秀美,将这份重逢的喜悦与震撼,深深镌刻在记忆之中。

顾倾城与陈晓阳,这对似乎总与历史遗迹有着不解之缘的伙伴,再次踏上了前往京郊古北口的旅程。这一次,他们的目的地,是那以险峻奇绝、保存原始风貌而闻名遐迩的司马台长城。

车子沿着蜿蜒的山路盘旋而上,窗外的景色渐渐从都市的喧嚣切换到山野的宁静。当司马台长城那巨龙般的身影在群山之巅若隐若现时,即使是已经见识过不少名山大川的两人,心中也不禁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激动与期待。

他们弃车步行,空气中弥漫着山野特有的清新,夹杂着淡淡的草木清香。越靠近长城,那股历史的厚重感便越发强烈。不同于八达岭的修缮一新、游人如织,司马台长城更像是一位饱经沧桑的老者,以其原始、粗犷甚至略带残破的姿态,诉说着数百年的风雨沧桑。

顾倾城轻轻抚摸着城墙上斑驳的砖石,指尖似乎能触碰到历史的脉搏。“每一次来,感觉都不一样,”她轻声对身边的陈晓阳说,“你看这城墙,有的地方已经风化得厉害,有的箭窗还保留着当年的形制,仿佛能看到戍边将士们警惕的目光。”

陈晓阳则拿着相机,不时选取角度拍摄。“是啊,”他一边调整着光圈,一边回应,“司马台的险峻是出了名的,‘天梯’、‘天桥’那些地段,光是看着就让人腿软。但也正因为这份险峻和相对的原生态,才更能让人感受到长城作为军事防御工程的磅礴气势和古人的智慧。”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