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311(2/2)
时光如流,沧海换了桑田。
八十年后,新兴的东方电影之都华星市热烈庆祝建市五十周年。
华星市创始人之一易素先生的长子、华星集团的第二代总裁杨念青老人,在庆典仪式上和来访的牵手友谊城市好莱坞市的市长先生,一起主持了在市中心华星广场的城市标志性铜像的揭幕仪式。
作为纪念华星市成立、发展的历史见证与精神象征,这座巨大的铜像雕塑作品的题材取自当年几位当事人的回忆录中一段真实的场景。
当东方、西方两位影城的代表人物一起揭开铜像的巨幅幕布时,整个广场爆发了春潮一般震彻天宇的掌声。
构成这座巨大的铜塑作品的内容,是三个用最质朴的姿势坐在小板凳上的男人,三人中间放着一张小桌,几碗浊酒。
铜像上的易青显得比其他两人略微高大些,正在仰面思考着什么;路威则以手支颐,正在凝神倾听着阿鼠的讲述;显得最为瘦小的阿鼠,正一手指天,不知在阐述着什么宏论,脸上满是胸有成竹的笑意。
这三个男人一个,一手缔造了东方最大的电影帝国,并创建了这个无与伦比的东方影都,一个,在荒凉一片的西北上凭空建起了一座宏伟的堪与好莱坞,蒸纳媲美的伟大城市,是影城华星的辛勤的建设者的代表;而最后的这一个,创建了一整套天才的电影产品销售模式,使得这座小小的城市,成为全亚洲乃至全世界电影产品的集散地,成为所有电影制作商、发行商的乐圆。
人们把这三个亲手缔造了华星市以及这一切奇迹的传奇男人,称为“华星三侠”
第十章 初现端倪上
经过为期两天的考察,易青终于在天路文化城的边缘找了一处最为适合双枪老太婆拍摄使用的场地这里既有高原地貌,也有华中平原的万里原野,而且背靠生活区,生活后勤各方面都非常方便。
易青看中了文化城以东的一千多顷弃用土地,虽然是沙化土地,但是已经被天路的防护林围起了一半,如果用来建一个大型的拍摄,制作,发行基地最是适合不过了。
这次在这里进行双枪老太婆的拍摄,同时也是一种进一步的考察,看看这里的气候,湿度,地理环境是否适合长期作为拍摄制作电影的基地。
选定了地点以后,易青就把剧组从兰州的招待所里全数拉到了生活区。几百号人入住,可忙坏了路威此时这位天路集团的太子爷眼中,这些华星的人可个个都是财神爷,轻慢不得。
文化城里一时找不到那么大的旅馆招待所容纳这么多人,路威就自己贴钱把易青,依依,杨娴儿,罗纲,何风这些主创高层以及美工摄影部门的重要技术人员请到文化城唯一的一家三星级酒店里去,跟着安排伙食盒饭,租用车辆什么的,忙了个不亦乐乎。
易青当然不会去操心这些生活小事,他和易家班的几个灵魂任务一来就投入到电影的创作中去了。
罗纲带着他的三组摄影人马开始到处架机器比比划划;何风照例是到一个地方就要去搜集当地的民间音乐素材,然后整夜整夜的坐在野外,倾听来自当地的各种自然的声响,看看哪些可以加工放大,应用到创作中去。
依依坚持要跟杨娴儿全程参加布景这也是她多年养成的一个习惯,事先熟悉自己要创作表演的环境,可以刺激她产生许多的灵感。
另一方面,韩山平依照之前的约定,给他们从兰州军区拉来了几百名战士,四辆大军车,浩浩荡荡的开进了天路文化城。
用易青自己的话说,他排戏这么多年,还从来没有这么兵强马壮过。
“待会儿机器一开,你就从这里开始跑”武术指导站在轨道边指手画脚的对着依依比画道:“知道吗从这里跑,一直跑,跑到马旁边,机位大概是从侧后八点钟的方向推进来,一直推到中景,所以你动作难看一点也没关系,一定要注意安全明白然后”
易青站在依依旁边听武术指导说了两句,满意的点了点头,负手走来了,去检查轨道和道具。
这批中青年武术指导,是上次拍地狱方舟之后,经由程龙大哥推荐,易青慎重挑选后补充到华星动作部门的新鲜血液,有好几个本身就是当年程家班的成员,和依依已经配合过一部电影了,自然十分默契。
而且易青发现这些经过长期商业电影锻炼的香港武术指导还真不愧是号称全世界同行中最优秀的群体,他们不但本专业的技术过硬,而且很懂电影,只要告诉他们机位和用光的情况,他们设计出来的动作方案往往是最配合全片艺术风格的,也是最符合剧情的情调气氛的。
一切准备就绪。
“双枪老太婆第九场十七预备,开始”
依依的眼睛牢牢盯着右前方的一架远景长镜头机器,摄影师红灯一亮,她拔腿就跑。
易青手挥出,停在依依身后的轨道上,一辆镜头车平稳的跟着依依的步伐,向前推进。
早已准备好的马术师站在镜头外,轻轻一推爱马的臀部,那马长嘶一声,马鞍上藏着的小摄影机就冲了出来。 ot
时间刚刚好
依依加紧脚步,跟着马儿的节奏在它身边紧跑两步,凑近了一把拉住马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