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6章 暗流涌动(2)(1/2)
冷春华坐下后,目光扫过徐勃和孙洁几人,最后落在办公桌后杨林仓身上,开门见山道:“杨书记,勇进同志,按说用人是市委和组织部门决策的事。”
“但是,县长毕竟是行政口的干部,所以我这个市长就越权一下,提一点要求,这次陆东县新县长人选必须是政治成熟、作风正派,经得起考验的同志。”
“展平安就是因为党性差,作风漂浮才出的问题。”
冷春华的声音洪亮,态度坚决。
孙洁轻咳一声,开口道:“春华市长,您说的这点很有道理,市委组织部也基于这一点充分考虑了,结合陆东县的情况和陆东县县委的想法,我向市委建议,让陆东县县委副书记张爱国同志把这个重任担起来……”
“张爱国同志在陆东县工作多年……”
不等孙洁说完,冷春华摆手打断了她,插话道:“陆东县常务副县长和教育局的一干人才被处理,现在县长又出问题。”
“再用一个本土成长起来的干部,能保证他不重蹈覆辙吗?我认为,必须从市里选派一位政治成熟、作风正派的老同志去压阵,彻底扭转陆东县的风气!”
冷春华的话,直接将孙洁的提议定性为“风险选项”,并再次强调了自己的“老同志”方案。
办公室里陷入了短暂的沉默。杨林仓的手指在桌面上轻轻敲击,发出“笃、笃”的声响,每一下都像敲在众人的心上。
叩击了几下,杨林仓声音平静地说道:“冷市长的考虑,有一定道理。干部队伍的作风建设,确实是重中之重。”
杨林仓话锋一转,“不过,也不能以‘洪洞县里无好人’来以偏概全,还是要充分考虑实际情况和需要。”
“这一点,徐勃同志是陆东县的一把手,最了解县里的情况。”
说完,杨林仓转头看向徐勃:“你认为,张爱国主持县政府工作,是否有利于陆东县的发展?另外,他有没有能力挑起这个担子?”
这看似杨林仓是把“球”踢给了徐勃,但也是给了他一个直接陈述观点的机会。
徐勃也知道,这是他争取让刘文学兼任纪委书记的机会。
他挺了挺身子,迎着冷春华审视的目光,回答道:“杨书记,冷市长,各位领导,我之所以推荐张爱国同志主持陆东县政府工作,正是基于‘稳定’和‘发展’两个大局的考虑。”
“第一,稳定。张爱国同志在陆东县工作多年,对全县的干部、经济、社会情况了如指掌。他上任,能保证政府工作的无缝衔接,避免因人事变动给经济发展带来冲击。这是对陆东县几十万人民负责。”
“第二,发展。陆东县正处在蚕桑产业发展开始的关键时期,很多项目都在推进中。全县各乡镇情况爱国同志都十分熟悉。如果换一个‘老同志’来,光是熟悉各乡镇情况至少就需要半年,会错过宝贵的发展时机。”
“至于作风问题,”徐勃话锋变得犀利,“我认为,作风好坏与地方无关,跟个人党性修养戚戚相关。不能因为一个展平安,就否定陆东县整个干部队伍。我相信,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县委的严格要求下,张爱国同志能够守住底线,带领县政府班子把工作做好。”
“另外,我党制定的监督机制是最有效的防控办法,当前陆东县已经成为了爨乡市乃至滇西省的‘典型’,所以我还想恳请市委充分考虑一下陆东县纪委书记人选……”
“有效的监管机制加上强力的日常监督,我敢保证陆东县会扭转过来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