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2章 捞人(2/2)
他琢磨着,高谦那家伙应该很快就有动作了,中枢巡视组盯上了雍平,不就等于盯上了武德嘛。
要是自己真把这案子给坐实了,他这个常务副市长的发展大计,那可就得泡汤了,这是其一。
其二嘛,这世上哪有不透风的墙,雍平那边到底咋回事儿,武德的其他大佬能不查吗?
一旦让他们知道是高系的人惹出的祸,还把中枢巡视组给招来了,他高谦啊,那可真是吃不了兜着走了!
高家那势力,就算再怎么“膨胀”,也遮不住那四面漏风、八方唱衰的“楚歌大戏”啊!
更何况,能混到市一级的干部,哪个背后不是藏着个“神秘组织”?高谦这家伙,心里明镜似的,哪能不懂这道理?
不过,杨刚明这小子,居然是高谦的表弟,这事儿可真够让人跌眼镜的,难怪厉正刚和武德之都跟见了猫的老鼠似的,有所顾忌。
但不管怎样,杨刚明这表弟,估计得郁闷好几年了,就像被关进了“郁闷小黑屋”,出不来了。
经历了这么一出,厉正刚和武德之肯定得来个“秋后大清算”。
杨刚云这家伙,根基本来就不稳,再把他那些“枝枝蔓蔓”一剪,嘿,任他孙悟空七十二变,也翻不出什么新花样来,只能乖乖认栽。
对于后面的这些“宫斗大戏”,张天云可是看得明明白白,心里跟明镜似的,但他就是一副“吃瓜群众”的架势,悠哉游哉。
雍平这边的事儿一完,政治这玩意儿,就是这么奇妙。
想当年,他自己还被厉正刚、武德之他们逼得跟“落水狗”似的,现在倒好,反过来拉了他们一把。这里面,当然有利益的“小九九”。
但张天云心里,还隐隐有那么点“小九九”在作祟,那就是他更瞧得上厉正刚和武德之。杨刚明那小子,跟个小太子似的,但水太浅了,张天云压根儿就没把他和自己放在一个“段位”上。
不经意间,张天云发现自己这思维和行为方式,都开始往“领导范儿”上靠了。说不定啊,过不了多久,自己也能手握一方大权,到时候,那才是真正展露才华,大放异彩的时候呢!
雍平银座酒店的多功能会议厅里,今天可是热闹非凡。
江南省督查组和雍平县委县政府联手,开了个新闻发布会,专门对雍平橘园变茶园的“内幕”进行公开澄清,让那些“吃瓜群众”们好好听听真相。
参加发布会的领导们,那可都是“大咖”。有省委督察室的副主任、督察员张天云,雍平县的县长杨刚云,还有雍平县的县委副书记柳青。
这三位大佬,分别回答了国内和江南省二十多家记者的提问,内容那叫一个丰富,从三农改革到雍平橘园变茶园的“前世今生”,都聊了个遍。
张天云在发布会上,那可是慷慨激昂,他说农业改革这事儿,复杂又艰难,改革路上,总是有“绊脚石”。
这次省督察室就碰上了,有不法分子造谣生事,想浑水摸鱼,阻挠政府干活儿。
为此,督查组那可是下了“血本”,深入到雍平的六个乡镇,十二个行政村,进行了实地调研,那叫一个“深入虎穴”,就是为了把真相查个水落石出!
要说雍平党委政府那帮“脑瓜灵光”的家伙,把部分落后橘园改成茶园的决定,那可真是“神机妙算”,前瞻性杠杠的,完全贴合老百姓的心思,就跟给大伙儿送了份大惊喜似的。
这天,张天云正口若悬河、眉飞色舞地大谈特谈这些决策时,眼睛偷偷一瞟,嘿,发现杨县长的脸色那叫一个精彩,就跟吃了颗酸掉牙的柠檬似的,要多不自然有多不自然。
张天云心里不禁“唉”了一声,暗自琢磨:这大势啊,就跟顺水行舟似的,顺着走就风生水起,逆着来就得翻船。
但愿杨刚明能记住这“血的教训”,像勾践那样卧薪尝胆,说不定哪天又能“王者归来”,继续当党的好干部呢!
发布会一结束,雍平县委就搞了个热热闹闹的欢送宴会。
督察室的张天云,带着马春年、刘伟等一众督察员,浩浩荡荡地出席了。宴会上,厉正刚、武德之、杨刚明都跑来跟张天云碰杯,可这碰杯背后的意思,那真是各有各的“小九九”。
厉正刚眼神飘忽得跟个迷路的小鸟似的,虽然嘴上还是客客气气的,但那股子往日的亲切劲儿,就跟被风刮跑了一样,消失得无影无踪。
他心里明镜似的,以后可不能再把张天云当下级看了。
就说雍平这事儿,复杂得跟一团乱麻似的,张天云倒好,三下五除二就找到了问题的“命门”,出手那叫一个干净利落,就跟变魔术似的,弹指间就把危机变成了“小透明”。
上面老辣的手段,谁要是跟他对着干,估计晚上睡觉都得做噩梦。
厉正刚心里瞬间就后悔了,当初自己咋就那么急功近利,跟他撕破了脸呢?可又转念一想,要是自己一直护着他,说不定他也不会有今天的成就呢?
这问题,就跟解一道超级难的数学题似的,怎么想都找不到答案。
武德之呢,虽然已经是“夕阳西下”了,但表现得那叫一个豁达,悲伤里还带着点洒脱,就跟秋天里的一片落叶,虽然飘落了,但姿态还挺美。
他和张天云一连碰了两杯,聊得那叫一个热火朝天,看样子站好最后一班岗是没问题了。
到了他这个岁数,也该明白“知足常乐”这四个字的分量了,就像吃蛋糕,吃多了会腻,适量才最美味。
要说心情最复杂的,那非杨刚明莫属了。张天云这个名字,他可不是第一次听说,但张天云的厉害,他这次算是彻底领教了,那感觉,就像被当头浇了一盆冷水,刻骨铭心啊!
他还清楚地记得昨晚表哥打电话来,那叫一个火冒三丈,骂他好大喜功,没个大局观,就跟机关枪扫射似的,把他批得体无完肤。
表哥还说,要不是自己在督察室有点“根基”,还不知道他要惹出多大的乱子呢!一顿臭骂之后,才跟他讲中枢第三巡视组的事儿,把其中的厉害关系分析得头头是道。
杨刚明听得一愣一愣的,一整晚都翻来覆去睡不着,就像热锅上的蚂蚁,急得团团转。
今天再见到张天云,他发现自己心里竟然隐隐约约冒出了一股寒意,就像冬天里突然吹来了一阵冷风,冻得他直打哆嗦。
张天云这哥们儿,在雍平那地界儿猫了四五天,愣是有上百次机会来找我唠唠这些事儿。
可人家偏不,跟玩躲猫猫似的,神秘得跟个特工似的,害得我还一度以为他在考验我的耐心呢,心里直嘀咕:
“这哥们儿,到底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结果呢,人家那是早有妙计在胸,我这儿还傻乎乎地等着,结果被他整了个措手不及。
他这一手,明摆着是要削弱我在雍平的“江湖地位”,间接地给厉正刚和武德之那老狐狸撑腰。
等我反应过来,哎呀,晚了!搞不好还得被他反咬一口,说我啥啥不是。
说到底,还是我太自信了,以为马春年那俩哥们儿一出事儿,张天云就得跟着倒霉,我还当主动权在我手里攥着呢。
结果呢,我压根儿就没主动过,一举一动都在人家的算盘里打得啪啪响。
一想到这些,杨刚明心里那个苦啊,比吃了黄连还苦,但面上还得强颜欢笑,跟省委督察室的领导们挥手告别,那笑容,比哭还难看。
要是板起脸来,又不知道得给人留下多少话柄。现在这世道,真是如履薄冰,步步惊心啊!
……回蓉城的车上,刘伟那小子坐在副驾驶上,跟个热锅上的蚂蚁似的,马春年则坐在张天云旁边,跟个犯了错的小学生。
许巍和王齐呢,则另乘一辆车,不知道躲哪儿去了。
这一路上,马春年和刘伟那是坐立不安,心里直打鼓,不知道回去得面临啥样的“审判”。
“回去好好干活儿,别一天到晚瞎琢磨,听明白了吗?”张天云突然开口,跟个老佛爷似的。
马春年和刘伟一听,同时一愣,还有工作机会?
这俩哥们儿,可是干出了“惊天动地”的大事儿,给督察室抹了个大黑脸,丢人丢到家了,这还不开除公职?
“咋的?对我的话有意见?”张天云哼了一声,那眼神,跟要吃人似的。
“没……没……有!”马春年连忙摆手,心里那叫一个激动啊,跟中了彩票似的,话都说不利索了。
“嗯!你们的事儿,那可是高度机密,知道的人没几个。回去给我管好你们的嘴!听清楚了吗?”
“是!是!谢谢张主任,谢谢张主任!您……”
马春年激动得跟什么似的,看向张天云的眼神,那叫一个感激涕零啊,心里清楚,这次惹的大祸,要不是张主任保着,他和刘伟早就玩完了,眼泪都快掉下来了。
刘伟那小子也不比他差,刚结婚不久,家里独苗一个,全家的希望都寄托在他身上。
要是这次因为那点破事儿被开除了公职,那对他来说,绝对是人生的一大打击,比天塌下来还严重。
\"得嘞!您这把年纪还跟个泪包似的嚎啥嚎?赶紧把眼泪擦擦,咱们得琢磨琢磨怎么把这次摔的跟头变成垫脚石啊!
老话儿说得好,吃个闷亏长个心眼儿,往后可得撸起袖子加油干,把窟窿眼儿都补得严严实实的!\"
张天云一边说一边夸张地皱起眉头,活像被谁塞了满嘴酸杏子。
马春年和刘伟立马噤若寒蝉,活像两只被掐住脖子的公鸡。
可这心里头啊,早把张天云的好记在小本本上了——
要知这第一科室可不是张天云亲生的,当年他在第三科室当差时,第一科室那帮人可没少给他使绊子,明里暗里说些\"这年头靠关系上位\"的酸话,活像一群见不得光的老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