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8章 吾愿断粮安(2/2)
自己等人跟着这样一位圣明仁善的主公,也不枉此生了。
郭嘉大声分析道:“城村凄荒凉,是徐州的城村眼下都很凄惨荒凉。”
“去岁为屠场,乃是说去岁他曹操屠戮徐州百姓之恶举。”
“百姓本就艰苦,这曹操还屠城屠村。”
“都说曹操乱世奸雄,确实不假。”
“易子皆相食,老弱尸骨寒。”
“壁破冷风袭,梁断月落床。”
“此眼下徐州百姓之悲凉常态,很多百姓不得不易子相食,那些尸骨于路边生寒。”
“房屋的墙壁破乱导致夜间冷风袭扰,屋子的梁断了,连月光都落到床上。”
“此百姓之艰啊!”
“公卿心如铁,吾愿断粮安。”
“此主公之仁义仁德,主公更是施粥于彭城各地,去岁今岁更是施粥于兖州。”
“主公仁义之举,必传于天下,必流芳万世。”
“我等得投如此圣明君主,此我等之幸。”
“天下有如此圣明之人,此天下之幸啊!”
郭嘉说完,一脸激动。
最后一句他其实没有着重分析。
毕竟公卿心如铁,是讽刺那些世家大族权贵不愿意帮那些百姓。
甚至是讽刺有的诸侯对治下百姓太过残忍。
众文士虽然认可郭嘉的话,但心中也是无语。
主公这诗自己等人又不是不知道,需要你来解释啊!
当然,主公这诗确实好。
相信这诗一出,主公的仁德之名将更加被天下皆知。
同样主公这诗,也足以流芳万世。
特别是最后一句,吾愿断粮安。
我宁愿自己断粮,也要让这些百姓有吃的,能安心。
主公最后一句诗,足以让天下百姓归心。
不得不说,主公确实是大才。
并且还是行动派。
主公扬名,他们也跟着扬名。
也算是沾到了主公的好处。
当然,最大的好处还是那个从龙之功。
也是他们的未来和家族的未来。
当然,他们文士都懂,武将却不懂。
有的武将对这诗句是半知半解。
听到郭嘉的分析,顿时一脸敬佩地看着自家主公。
此刻自家主公的背影似乎异常高大。
......
泰山郡梁甫县东门十里外的官道上。
一支运粮队伍正不急不缓地朝着博县而去。
如今镇守泰山的将领是岑壁。
他带领着五千大军镇守在博县。
泰山郡郡治县是奉高县,但博县却更加易守难攻。
而博县的军事价值远超泰山其他县邑。
博县北靠泰山的主峰。
山体是比较陡峭的。
要来博县,只有通谷和环山路等少数通道可以通行。
这情况下可以在这些山路和谷道埋伏敌人。
袁绍麾下文士都说:泰山险,博县控其喉。
所以他们让岑壁直接带兵驻守博县。
这也是韩明麾下文武一开始没有建议攻打泰山的原因。
而博县周边更是有东北面的博关,西汶水畔的阳关以及南面十多里的梁父城。
要攻打博县,运粮都是一个问题。
如果硬守,五千守军可挡数万大军数月甚至数年。
当然,前提是城中粮草水源足够。
显然,黄忠许褚知道这些,所以许褚亲自带着骑兵来到了梁甫县东面。
此刻许褚正在一个密林中等着消息。
周仓一脸恭敬地拿着许褚的大刀在他身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