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6章 出关(1/2)
第666章 出关
李孜省居然真的带兵出关了。
莫说是山西镇的守边将士不理解,就连他身边的覃昌等人也不支持他这么做,毕竟把全军上下置于险地,这事放到现如今以防守为主要战略的大明,会显得很另类。
别人都想龟缩防守,唯独你一往无前,这不叫特立独行,也不叫逆流而上,你纯粹就是傻逼。
但就连覃昌也没想到,李孜省通过一通嘴炮,配合一套行之有效的手段,竟真的让一大群人跟着他出关,并接受了他在关外谷地伏击鞑子军队的战略。
“李道长是个能人啊。”
经过一天的行军后,队伍开拔到了约定的设伏地点。
这是一个群山环绕的谷地,东西方向各有一条狭道与之相连。由于北面的高山阻挡了南下的寒流,再加上南边半山腰有几口常年不结冻的泉眼往外喷涌泉水,其汇聚成的溪流贯穿了整个谷地,使得这里的气温比起谷外要高出好十几度,许多地方竟然没有上冻。
谷地边缘,一路跋涉而来的覃昌停下脚步歇息,一边拿着皮囊喝水,一边观察山谷的地形地貌。
接下来只要鞑子不现身,白天都不能生灶,就算是尊贵如覃昌,也只能喝凉水。
水是刚从服侍他的小太监小莲子怀里取出来的,因为放到外面,从冰天雪地一路行来,皮囊里的水很容易上冻,故此喝到覃昌嘴里,水犹自带着几分温热。
小莲子嘴唇皴裂,却只能看着覃昌惬意地喝水,他自己那份还要继续焐热才能喝。
这时一名锦衣卫总旗走了过来,到了覃昌跟前后小声问道:“覃公公,这仗能打吗李大人说已去偏关调守军助战,但这两天没见动静啊。”
覃昌擦了擦嘴角的水渍,问道:“咋的,不想打仗”
“弟兄们从未有过打仗的经验。”那名锦衣卫总旗也很憋屈,“这地方不比京师,天寒地冻的,就这天……简直是……”
“少了你的被褥还是怎的”
覃昌喝斥道,“没让弟兄们多裹几件服”
“早就说了,不过现在这儿,倒也不是很冷……”
这个锦衣卫总旗一时间竟也挑不出太大的毛病。
毕竟这路人马就是专门运送布料、服这些物资来西北的,虽然多数东西已让本地驻军转运到就近的土堡储存,但在此之前士兵们已经取了足够多的御寒之物带在身边。
干粮可能不够,但过冬的衣服绝对管够,甚至想要多少就有多少。
李孜省的意图也很简单,大家伙儿辛辛苦苦出关塞来守株待兔,就等着跟鞑靼人搏命,生死关头还能让你冻着不成
覃昌摇头:“咱家也很好奇,你们既然都心存顾虑,那为何不去跟李孜省说,非要到咱家这里来叫苦他让你们出关隘时,你们一起反对,他能奈何你们还是怎么着”
“不是皇命在身吗”
总旗苦着脸道,“临阵退缩,论罪是要当诛的。”
覃昌无语道:“法不责众,难道你不知道吗”
总旗不好意思地挠了挠头:“李大人还说,回京后大家伙儿都会加官进爵,且此番也不用真的搏命,只要我们藏得好,把猎物引诱到陷阱里,到时一拥而上,逃跑的一定是他们,砍一个鞑子脑袋回来那就是天大的功劳,他会上疏为我们表功。”
“你们就这么信任他”
覃昌皱眉不已。
总旗显得很尴尬,却还是硬着头皮道:“一边是皇命,一边是李大人的许诺,不信也没别的选择不是
“再者说了……李大人的话,还是有一定可信度的,毕竟他背后站着的可是陛下最器重的张国丈。
“况且,就算李大人违背诺言,不还有您老吗您老曾是司礼监印公,我们能跟着您出来打仗,那得是多大的荣幸”
覃昌哭笑不得:“好家伙,李孜省那厮是能用上的一个都不放过啊,连我都被他算计进去了!”
“您说什么”
总旗茫然问道。
“我说,李尚书是个能人哪,蛊惑人心上可真是一把好手,难怪当初朝中那么多人听信他,就连先皇……唉!算了!来都来了,只能期望鞑子如期而至,再便是咱埋伏得当,赚个军功……不虚此行!”
覃昌眼见回头是不可能了,只能学着李孜省,尽可能让自己相信当前他正走在正确的道路上。
……
……
夜深人静。
当晚皓月当空,亮如白昼,致使军中依然没法生灶,士兵们都只能躲在巨石后边,裹着厚重的冬装,枕戈待旦。
因为史书上只记载了鞑靼毁偏关的时间是在甲辰日,所以张延龄只能由此往前推算时间,预估在三四天前,鞑靼人南下,所以时间并不能具体到哪一晚,这几天都算得上是“危险日”。
此处山谷是前往南面关隘的必经之地,无论如何都绕不过去,所以只要历史不出现偏差,那鞑子迟早要来。
覃昌睡得很早。
半夜时分,他冻得浑身发抖,却在此时有人用手指头怼了他额头几下,他迅即睁开眼来。
“覃公公,起来了。”
却是李孜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