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这下真成阿哥了(1/2)
乾清宫的除夕晚会办的很成功,很盛大,很热闹,很团结,最后在一片烟火声中圆满结束。
这场晚会收获最大的肯定是新鲜出炉的“福禄寿阿哥”赵安了,虽然职务上没有具体调动,但老太爷这幅墨宝无疑是继遏必隆刀、双眼花翎、黄马褂之后的又一金丹期极品法器。
四法器的威力,元婴初期的总督大人、部堂大人都不敢惹他。
赵安打算回安徽后就把老太爷的墨宝装裱起来挂在办公室墙上,早中晚各诵三遍,以示对老太爷的无限忠诚。
不过晚会结束后赵安并没有回安徽试馆休息,而是与其他官员一起在午门外等待正旦大朝会。
正旦大朝会一年一度,跟除夕晚会一样都是重大活动,不过举办地在太和殿。
朝会并不讨论任何政务,完完全全的礼仪活动,每年都要举办。
老太爷如今基本不上朝,但正旦大朝会却是无论如何也要参加的,一是通过大朝会向蒙古王公、外邦藩属展示大清朝的强大;二也是通过大朝会告诉天下人朕这个皇帝身子骨还行,你们别多想。
大朝会结束,百官们才算正式开启春节假期。
挺长,十五天,过完元宵再上班。
时辰未到,天色也依旧黑着,没有暖轿的赵安在寒风中冻的直哆嗦,估摸此时温度当是零下十几度的样子,于这鬼地方又毫无遮挡,真正的活受罪。
除了王公大臣和军机大臣、御前大臣及一些上了年纪的老臣有特殊照顾,其他官员哪怕是纪老胖子和罗锅刘都得在寒风中老实呆着。
藏在怀中的老太爷墨宝显然无法暖和赵安的身子,为了不让自己冻僵,赵安只好不停跺脚,可牙齿还是不住打颤,手指更是冻得发紫,与先前在乾清宫大殿的春风得意判若两人。
好在,半个时辰后也就是卯时正,午门钟鼓突然齐鸣,紧闭的午门也缓缓开启,百官在礼部工作人员组织下依序而入前往太和殿参加大朝。
参加大朝会的王公大臣还是昨晚参加晚会的这批,不同的是多了一些披着袈裟的喇嘛。
全程都由礼部的人负责,使得这场大朝会更像是一场精心编排的戏剧,每一个动作、每一句贺词都有严格规制。
昨晚能在舞台中央大出风头的赵安,这会却依旧跟个喽罗似的站在殿尾,只能远远望着在和珅搀扶下步入上殿的老太爷。
接下来是系列冗长的朝贺仪式,持续了近两个时辰,不知跟着磕了多少头的赵安双腿早已麻木,因此当听到散朝二字时,就跟前世周五听到放学铃声般激动。
出宫后找到等了一夜也受了一夜活罪的徐霖等人,双手在脖子里捂了又捂,这才艰难翻身上马回去。
到了安徽会馆,困的不行的赵安并没有急着钻被窝补觉,而是让徐霖将所有随行护卫召到一起,让杨栓将事先准备的压岁钱给众人发了。
不多,一人五两,全是赵安一番心意。
会馆的钱主事和杂役们也有,馆内顿时喜气洋洋。
赵安去睡觉前安排杨栓、钱主事张罗一顿丰盛的午饭让护卫们在这严寒的北方过个丰年。
他就不吃了,两眼皮老往下耷,撑不住。
安排妥当后就迫不及待回屋睡觉,因为没有得到通知什么时候可以回安徽,这几天他只能在试馆等通知,估计老太爷可能还要单独召见他一次问问安徽的情况。
昏昏欲睡之际,门外却突然传来急促的敲门声,赵安无奈强撑精神开门,结果发现敲门的是钱主事,边上则着一个内务府的笔帖式。
栓也站在门外。
看到赵安,那笔帖式忙一脸急色道:“请大人收拾一下,皇上召您入宫参加家宴呢。”
“家宴?”
赵安一愣,下意识问了句:“本官乃外臣,如何能参加皇上的家宴?”
继而给了栓一个眼神,栓心领神会摸了块五两银锭塞在那笔帖式手中。
笔帖式不好意思收下,低声道:“皇上刚才同和中堂、福中堂他们闲聊时,突然问了一句朕的福禄寿在哪,这不,和中堂就命人过来请大人进宫。”
咦,老太爷这就把我放心上了?
赵安不敢怠慢连忙匆匆洗漱一番,跟着那笔帖式坐马车匆匆入宫。
老太爷的家宴还是设在乾清宫,据那笔帖式皇上的家宴也很热闹,每年都要摆二百多桌。
按一桌八人算的话,这就是快两千人的家宴。
爱新觉罗家还挺能生的。
没来由的,赵安脑中涌出得给爱新觉罗家男人结个扎的念头。
这次是打西华门入的宫,没看到庆遥和阿勒保他们,估计轮休没有当值。
等赵安再次踏进乾清宫时,一帮没有成年的重孙子正围着老太爷嘻闹,把个老太爷高兴的摸摸这个重孙脑袋,捏捏那个重孙脸,其乐融融,偌大宫殿显得格外温馨。
嫔妃、福晋们嗑瓜子的嗑瓜子,王爷贝勒们闲聊的闲聊,看着没有半点皇家威严肃穆气象,像极了一个大家族的团聚。
正与成亲王永瑆话的和珅见赵安来了,笑着朝他招了招手,赵安赶紧上前就要行礼,和珅却让他免礼,接着将成亲王永瑆介绍给赵安认识。
永瑆这人,赵安不太了解,但知道这位亲王背后不仅有和珅支持,还有福家的支持,单以势力而言,远比弟弟嘉亲王永琰和侄子定亲王绵恩要大,故而一直是夺嫡的大热门。
可惜,二十年前就选了。
“奴才赵有禄参见王爷!”
赵安“叭叭”甩袖给永瑆打了个千,永瑆笑了笑随手给赵安丢了个福袋:“大过年的,本王也没什么好赏你,不过压岁钱总要给的,收着吧。”
“谢王爷!”
赵安哪好意思当面看看袋子里装的是什么,心翼翼收进袖中。
永瑆笑容和煦,他本就因和珅的关系对赵安高看一眼,昨夜赵安的表现更让他印象深刻,此刻见赵安礼数周全,心中那点亲近之意便又多了几分。
“早就听和中堂提起,你赵有禄是个人才,昨日一见,和中堂还真没骗本王.能在皇阿玛面前那般从容对答,引经据典,这份急智连本王都佩服得很。”
和珅在旁笑眯眯道:“王爷对这子过誉了,他不过是尽了臣子本分,能得皇上和王爷青睐是他的造化。”
赵安连忙躬身:“奴才愚钝,昨夜不过是仗着皇上仁德斗胆妄言,王爷乃天潢贵胄,学识渊博,奴才这点微末伎俩实在难入王爷法眼。”
“过谦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