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大明:刚穿越的我,忽悠朱棣造反 > 第239章 案子

第239章 案子(2/2)

目录

"

"烂到根子了,烂到根子里了。

"

"一味追求功名利禄的文官倒也罢了,怎么连那浙江都司都被城中的商人们所收买?我听说那浙江都司,当年可是行伍出身,替陛下挡过刀呐。

"

"说那些有啥用,人都死了。

"

"哎,到此为止吧,可千万别再像前些年那样大型牢狱了。

"

类似的对话,发生在南京城的街头巷尾,一道道殷切惶然的目光也随之投向紫禁城的方向。

...

...

已是九月初秋,哪怕内侍宫娥们认真打扫,但狭长幽静的宫道上总是能够出现几片票黄的落叶,叫人感受到隐匿于徐徐微风之下的萧瑟之感。

而这种萧瑟凛冽的气氛,也随风飘向了乾清宫,惹得宫内宫外的宫娥内侍们均是战战兢兢,纵然偶尔有人路过,也是刻意放缓脚步,以免引起朱元璋的不满。

人满为患的乾清宫暖阁中,一大早便奉旨觐见的官员们满脸凝重,却不敢贸然说话,耳畔旁只回荡着朱元璋翻阅奏本发出的声音。

而在朱元璋的对面,按照官位品秩依次坐立着翰林学士刘三吾,吏部尚书詹徽,刑部尚书杨靖,大理寺卿周志清,锦衣卫指挥使蒋瓛等官员,俨然一副三法司会审的架势。

所谓

"三法司会审

",便是指由刑部,督查院,大理寺三个衙门共同审理的案件,其源头可追溯至两汉时期,并在隋朝形成定制。

因为不满朝中的御史言官们随意把控

"舆论

",朱元璋刻意无视了督查院,转而让同样肩负查案之责的锦衣卫替代其位置。

为此,锦衣卫指挥使蒋瓛虽然在竭力控制着自己的情绪,但眉眼间仍是涌动着溢于言表的兴奋和激动,自己可是将那杭州府的寺庙查了个

"底朝天

"!

"砰!

"

半晌,奏本被朱元璋猛然摔落于桌案之上,令得暖阁中的官员们心中尽皆咯噔一声,脸上露出惶恐之色,朝着案牍后的朱元璋叩首行礼,口中高呼:

"陛下息怒。

"

没有在意耳畔旁的呼喝声,朱元璋脸色冰冷的咆哮道:

"尔等都看见了,整个杭州府的佛教寺庙已然完全沦为了那些乱臣贼子的藏污纳垢之地,朝中可有官员涉事其中!

"刚刚那封奏本上的内容,实在是让他触目惊心。

"回禀陛下,

"舔了舔有些干涩的嘴唇,强压住心中的激动和兴奋,锦衣卫指挥使蒋瓛在身旁几位官员复杂的眼神中膝行颁布,神色恭敬的拱手道:

"臣在杭州多日,以城中各家豪绅富商来往的书信为证,辅以挂靠在净慈寺的田产地契..

"

说到这里,锦衣卫指挥使蒋瓛的声音猛然一顿,若有所思的扭头看向身旁众臣之后,方才拱手扬声道:

"均未发现朝中官员涉事其中,这一切的根源便是那浙江布政使陈立。

"

呼。

吞咽口水的声音中,不知是谁如释重负的长舒了一口气,望向蒋瓛的眼神也是缓和了许多,这群无孔不入的锦衣卫们终于办了一回

"人事

"。

尽管时隔多年,但那胡惟庸案以及李善长案所弥留的阴影,依旧刻在他们的心底。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