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0章 民意难违(1/2)
秋风萧瑟。
九月初的
"江南水乡
"已是逐渐有了一丝凉意,而青石砖板街道上的尘土和落叶以及关门歇业的商户坊市,更是为城中增添了些许凄凉之感。
与人烟冷清的坊市街道所不同,本应是威严肃穆,生人勿进的驿馆外,此刻却密密麻麻挤满了表情激动的农户百姓。
细细观瞧,这些百姓们大多以妇孺为主,手中捧着蚕丝和桑布等物,神色激动的同时,却也夹杂了一抹紧张,导致声音也不自觉的颤抖起来。
"殿下,还请怜惜我杭州百姓..
"
"织坊事关杭州十数万百姓的生计..
"
"殿下开恩,不要无故降罪城中商户..
"
随着这些诉求各不相同的呼喊声,还有不少身材魁梧,眼神狡黠的
"官兵们
"混迹于人群中,不时自口中冒出几句
"加饷
"等字眼。
此刻在驿馆门外,随同燕王朱棣一路从南京赶至此地的
"御林军
"们已是悉数立于高大的院墙之下,手中兵刃尽皆出鞘,眼神冰冷的注视着在人群中
"上蹿下跳
"的
"袍泽
"。
杭州府这几日的乱象,他们早已瞧在眼中,街道上这群靠着蚕丝和桑布为生的百姓们不堪重负,跑到着驿馆外喊两嗓子也就罢了,但这些吃着朝廷俸禄的
"卫所兵
",跑来凑什么热闹?
更有甚者,居然还敢大言不惭的喊着朝廷分配不公,粮价连连上涨,要求
"加饷
"的口号?
要知晓,早在当今陛下于南京建国称帝的时候,便是专门为驻扎在各地的军队们划分了用以维系其日常所需的耕地,并将这种制度命令为
"屯田制
"。
换句话说,眼前这些眼神躲闪,但依旧上蹿下跳的卫所官兵们,除了能够按时领到军饷之外,日常所需的粮食也由隶属于军队的
"屯田
"提供,根本无需自市面的粮店中采买粮食。
这群人,分明就是
"趁火打劫
"。
"众将士听令。
"
兴许是街道上的人群愈发呱噪,也或者是身材魁梧的
"卫所兵
"越聚越多,分布于驿馆院墙下,一直冷眼旁观的将校猛然将右手的长刀高高举过头顶,杀意凛然的吩咐道:
"但凡有试图冲击驿馆者。
"
"杀无赦!
"
哗!
像是感受到扑面而来的杀意,原本躁动不已的人群好似被狂风掠过,顿时哗然一片。
下一秒,手持着蚕丝和桑布的农户百姓们便不约而同的跪倒在地,望向驿馆外的眼神也是充斥着惊惶和不安,只留下一众
"姗姗来迟
"的卫所官兵们不知所措的愣在原地。
吱呀。
在无数双眼睛的注视下,驿馆紧闭多时的大门被由内而外的缓缓推开,从中走出了数人。
...
...
"他们想干什么?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