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1章 往昔的资料(1/2)
“邹先生,”夕桐用他那彬彬有礼的管家腔调开口,声音不大,但足以让厨房里的邹善听清,“根据我的美食数据库分析,传统红烧狮子头的肉馅,手工剁制虽然能更好地保留肉纤维的口感和风味,但在效率上和肉质均匀度上,其实比不上现代的高功率料理机。采用特定频率的脉冲搅打,可以在三十秒内达到近乎完美的乳化状态,还能精确控制肉馅的温度,避免因长时间手工操作导致的肌肉蛋白轻微变性,影响最终成品的嫩滑度…”
邹善剁肉的动作没有丝毫停顿,甚至连眼皮都没抬一下,仿佛没听见。
夕桐见没得到回应,以为邹善是被自己的“科学理论”所说服,或者至少是在思考,于是变本加厉,将目光投向了那条已经处理好的鲈鱼。
“还有这条鲈鱼,”夕桐推了推并不存在的眼镜,平板屏幕上调出了清蒸鱼的3d解剖图,“您使用的‘一字斜刀法’虽然美观,但从热力学传导效率的角度看,并非最优。如果采用我计算的‘网状交叉微创刀法’,在鱼皮和鱼肉浅层形成更密集的微小通道,可以使蒸汽更快速、均匀地渗透到鱼肉内部,理论上能缩短约百分之八的蒸制时间,同时让鱼肉吸收调味汁的效果提升百分之十五左右,实现更极致的鲜嫩…”
他还在滔滔不绝地阐述着他的“优化方案”,甚至开始在平板上模拟所谓的“网状交叉微创刀法”动画。
就在这时,邹善终于停下了剁肉的动作。
他没有看夕桐,只是将双刀稳稳地放在砧板旁。然后,他拿起旁边篮子里的一根白萝卜,萝卜还带着泥,看起来十分普通。
夕桐还在说着:“…当然,这种刀法对稳定性和精准度要求极高,需要亚毫米级的控制,普通人类厨师很难掌握,不过对于我这具身体的精密操控系统来说…”
他的话戛然而止。
因为邹善动了。
他甚至没有转身面对夕桐,只是手腕猛地一抖!
那根带着泥土的白萝卜如同被赋予了生命,化作一道模糊的白影,以惊人的速度旋转着射向夕桐!目标并非夕桐的身体,而是他正在滔滔不绝的“嘴”——
更准确地说,是他耳朵上别着的那个微型耳麦!
“啪!”
一声极其轻微却清脆的碎裂声。
夕桐只觉得耳廓微微一震,那个集成了通讯、降噪、部分数据处理功能的微型耳麦,已经被那根飞来的萝卜精准地击碎,变成几片细小的碎片和电子元件,掉落在地。萝卜本身则在完成使命后,“咚”地一声掉在地上,滚了两圈,沾满了灰尘。
整个厨房,乃至客厅都瞬间安静了一下。张飞张大嘴巴,忘了咀嚼嘴里的零食。赵云挑了挑眉。诸葛亮摇扇的动作微微一顿。
夕桐的实体身体彻底僵住,平板电脑还举在半空,屏幕上那个“最优刀法”的动画还在循环播放。他下意识地摸了摸空荡荡的耳廓,核心处理器疯狂运转,却计算不出任何应对这种“物理性打断”的有效方案。
邹善这才缓缓转过身,拿起抹布擦了擦手,目光平静地看向夕桐,语气依旧没什么起伏,但每个字都像小锤子敲在夕桐的合金心脏上:
“做饭,靠的是手感,是经验,是对食材的尊重。”
“不是靠你那些冰冷的数据和算法。”
他指了指地上碎裂的耳麦和滚落的萝卜,“下次,再在我处理食材的时候,用你那些‘理论’指手画脚…”
邹善的目光扫过夕桐手中的平板电脑,又落回他脸上,“碎的,就不只是耳麦了。”
夕桐感觉自己的仿生汗腺差点就要模拟出冷汗了。他立刻站直身体,将平板电脑迅速收到身后,脸上的表情从之前的“专业点评家”瞬间切换成了“乖巧懂事好管家”。
“是!邹先生!我明白了!”夕桐的声音无比诚恳,“传统技艺博大精深,数据只是辅助,绝不能本末倒置!我这就去帮您把地上的萝卜和…和零件清理干净!”
他几乎是瞬间进入了高效工作模式,找来扫帚和簸箕,以最快的速度将耳麦碎片和脏萝卜清理掉,动作麻利,眼神专注,再也不敢多看一眼砧板上的肉馅和鱼,更别提发表任何“高见”了。
客厅里,张飞终于忍不住爆发出惊天动地的笑声:“哈哈哈哈!嗝儿…笑死我了!夕桐这小子,真是不长记性!老邹,干得漂亮!”
赵云也忍俊不禁:“善哥这手飞萝卜的功夫,怕是比他的飞刀也不遑多让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