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1章 忽悠高丽王(2/2)
时光荏苒,岁月在烽火与硝烟中悄然流逝。高丽王廷在经历了数次惨败之后,早已没了当初的嚣张气焰,变得萎靡不振。曾经试图抵抗的决心,在宋军强大的火力与金帅精妙的战术面前,被消磨得一干二净。无奈之下,高丽王廷再次派出使臣,言辞间小心翼翼,隐隐透露出想要投诚的意图,希望能与金帅见上一面,商讨归顺之事。
金帅接到消息后,并未过多纠缠于过往的战事,也没有对投诚之事表现出过多的兴趣,只是简洁地约定了见面的地点,示意要与高丽王亲自谈话。
见面当天,双方会面的场所设在一处开阔的营帐内,气氛肃穆而微妙。高丽王带着几分忐忑与期待,等待着金帅的决定。然而,金帅却直接否决了高丽王廷投诚的意向,这让高丽王心中一沉,不知对方究竟意欲何为。
紧接着,金帅话锋一转,提出了一个让高丽王始料未及的建议:“本帅倒是有个想法,与其困守于此,不如由你率领高丽军民西征辽国。”他顿了顿,看着高丽王惊愕的表情,继续说道,“你若同意,本帅愿意为你提供武器支援。你也清楚,高丽多山,土地资源匮乏,不利于农业生产,长此以往,必然会制约人口的发展。而辽国那边多有开阔之地,若能打下一片土地,迁徙子民过去,既能解决生存之困,又能让高丽有新的发展,岂不是比困守在这里要好得多?”
金帅的话语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在高丽王心中激起层层涟漪。他细细思索着金帅的话,心中渐渐泛起波澜。高丽向来在强国之间夹缝求生,长期依附于他人,毫无自主权可言。若是真能如金帅所说,打下辽国的一些地盘,将国人迁徙过去,建立属于自己的稳固家园,那确实是摆脱当前困境的一条出路。
在金帅一番有理有据的分析与引导下,高丽王原本忐忑的心渐渐被一种莫名的冲动所取代,眼神中闪烁着蠢蠢欲动的光芒。他看着金帅,仿佛看到了一丝改变高丽命运的希望,心中已然开始盘算着西征辽国的可能性。
高丽王在金帅的一番劝说下,心中确实泛起了难以抑制的波澜,那西征辽国、另辟疆土的前景,像一束微光,照进了他被接连战败阴霾笼罩的心头。然而,多年在夹缝中求生存的经历,让他早已养成了谨慎多疑的性子。他表面不动声色,内心却翻涌着无数个疑问:金帅这般提议,究竟是何用意?若自己真的举全国之力西征,背后便是手握重兵的金帅,万一他中途反悔,自己的军队岂不是要腹背受敌?到那时,高丽恐怕真的会迎来灭国之危,连一丝喘息的机会都没有。
金帅何等敏锐,早已从高丽王变幻的神色中看穿了他的顾虑。他端起桌上的茶水,轻轻呷了一口,而后放下茶盏,目光沉静地看向高丽王,缓缓开口道:“大王心中的担忧,本帅自然清楚。只是你不妨想想,我若真想灭了你们高丽,又何必留到现在?宋军的实力,你已经见识过了。”
他的声音不高,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力量,“所以,你现在唯一的选择,便是前行西征。打下新的地盘,重建国家。从今往后,你们便是大宋的前沿屏障。只要你们安分守己,不生背叛之心,好好扮演好自己的角色,本帅可以保证,高丽绝不会有灭国之危。”
这番话如同一道惊雷,劈开了高丽王心中的迷雾,让他瞬间恍然大悟。原来,自己早已没有了后退的余地。此番西征,看似是金帅给予的机会,实则也是一条只能向前的路。虽说日后高丽成了大宋的前沿,难免要充当“炮灰”的角色,可换个角度想,只要不和大宋交恶,一旦边境燃起战火,大宋为了自身的安全,必然不会对他们袖手旁观,这无形中也为高丽增添了一层保障。
更重要的是,金帅的提议,终究是给高丽留下了一国的尊严,没有将他们彻底吞并为属地。想到这里,高丽王看向金帅的目光中,多了几分复杂的敬畏。这个年轻的爵爷,年纪轻轻却有如此深远的谋算和果决的手段,当真是不简单啊!他心中最后一丝犹豫也烟消云散,暗自下定了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