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睚眦必报(1/2)
关于富弼请辞的真正内因,赵曙根本不明白这其中的缘由,他还以为富弼是真的患了足疾,可聪明绝顶的韩琦显然知道富弼为何要这么做,但他不会去挑破。当然,他也不会因此而有所收敛,做官做到他这个份上,做人做到他这个境界,他的人生只能是有进而无退。
李谅祚这一次的大举出兵表面上看宋朝方面选择了隐忍,但实际上无论是赵曙还是韩琦都觉得自己很窝囊,如果实力允许他们早就派兵杀过去狠狠地教训李谅祚了,可现在的西夏毕竟不是从前的吴下阿蒙。想当初为了惩戒公然称帝的李元昊,宋朝方面第一时间就想发兵打过去,可在意识到对方的实力已经今非昔比之后,宋朝选择了持重,他们为战争进行了一年多时间的准备。此时的赵曙和韩琦同样也是如此,要想教训李谅祚还得从长计议,粮草、器械和兵源都得做足充分的准备。另外,选派合适的人员出任边关主管也是个让人头大的事。
范雍、夏竦、范仲淹、韩琦、庞籍、种世衡、狄青,这些当初镇守西北的人都已经死了,除了韩琦。那么,现在又该派谁过去呢?举目四望,赵曙和他的宰辅大臣们都傻眼了,宋朝这时候哪还有什么足以威震边关的人物?想来想去,参知政事欧阳修抓破脑袋终于给赵曙举荐了一个人——此时已经在家养老的前枢密副使孙沔。关于这个人我们就无需再多做介绍了,这时候的他已经七十多岁了,可欧阳修偏偏就选择了让他出山继续发挥余热。为了促成此事,欧阳修对孙沔极尽褒美之词:沔守环庆,养练士卒,招抚蕃夷,恩信最着。今虽七十,闻其心力不衰,飞鹰走马,尚如平日。
就此,得益于欧阳修的举荐,行将就木的孙沔在公元1065年的正月再被起用,赵曙下诏任命其为资政殿学士兼知河中府。 一年后,孙沔在前往延州的途中逝世,此人最终还是得了个为国尽忠而死的好名声。
在提拔孙沔的同时,赵曙基于个人的私怨又罢免了一个人,理由是此人在对西夏的战备事宜上无所作为,这人便是此时的三司使蔡襄。
赵曙对蔡襄的隐忍已经不是一两天的事了,而是忍了很久。当初在他疯病发作的时候,宫里的太监曾建议曹太后另选他人做皇帝,而朝臣里面也有人建议曹太后这样做。当赵曙清醒过来后,他身边的小人们就将这些事全都说给了他听,蔡襄就是在这个时候上了赵曙的黑名单,因为有人给赵曙说蔡襄曾经建议曹太后另立新君。
赵曙一直对此耿耿于怀,但作为皇帝他必须表现得很大度,可心里面这个结他始终解不开。如今赵曙想对李谅祚开战,身为三司使的蔡襄自然得负责准备粮草,可蔡襄这期间却屡次向他告假,赵曙便怒了。他对宰辅大臣们说道:“蔡襄掌管天下钱粮事务繁巨,可最近十天之内他竟然请了四五次假,这样的人还留着干什么?”
赵曙突然冲蔡襄发这么大的火,韩琦等人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作为当年庆历新政和君子党的同僚,韩琦自然得为蔡襄说句好话。他回道:“蔡襄在工作上也没什么过失,现在要罢免他没有理由,况且如今也没有谁能比蔡襄更适合担当此任。”
欧阳修也出面为蔡襄辩解:“蔡襄请假是因为他那八十多岁的母亲病了,况且蔡襄只是请了早上的晨会假,伺候好母亲的起居后,他立马就去上班了,工作上的事他可是一点也没耽误。”
如此这么一番解释后,赵曙虽然不再说什么,但他还是黑着个脸:反正我就是看不惯此人!
日久之下,韩琦等人才发现赵曙对蔡襄已然是必欲罢之而后快,为了讨好赵曙,韩琦只好说等到哪天蔡襄主动请辞就同意他的请求便是了。果然,蔡襄不久之后也知道赵曙看不顺他,于是就主动请辞,而韩琦等人也通过“内线”弄清楚了赵曙之所以不待见蔡襄的原因。
这天在御前会议上,韩琦当着两府大臣的面对赵曙说道:“既然陛下你怀疑蔡襄当初写过那份建议废黜你的奏疏,那你有没有亲眼看到那份奏疏呢?”
“没有,但朕还未登基之前就听说蔡襄曾经反对朕进宫当皇子。”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