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北宋帝国兴亡史 > 第7章 英宗固本

第7章 英宗固本(1/2)

目录

接下来我们再来说赵曙和宰执大臣们的第二次颇有深意的对话。

赵曙这一次和他们谈到的是唐玄宗李隆基,他问这些人:“唐明皇开创开元盛世,为何后期会有天宝之乱?”

和上次一样,面对赵曙突然冷不丁地这么一发问,中书省的宰相和参知政事仍然保持沉默,他们都在跟韩琦一起揣摩上意。枢密院方面再次出面帮赵曙挽尊,富弼答道:“明皇初平内乱,励精求理,为政得人,所以治安。末年任非其人,遂至祸乱。人主惟在择人,决不可使奸人当国事也。”

赵曙微微点头表示赞同,而枢密副使吴奎则从军事角度分析了这里面的原因,他说:“明皇用王忠嗣统制万里,可矣,安禄山之桀黠,亦令统制万里,安得不兆乱乎!”

富弼是在说为政要精选得力大臣为辅弼之臣,如此方可让国政平稳天下太平,这一点赵曙倒是很有自信,在他眼里韩琦就是绝对的国之良臣,什么杨国忠和李林甫之类的祸国殃民之徒完全没法跟韩琦相比,所以这方面他不觉得有什么问题。至于军事方面,相比统御万里控驭十万虎狼之师的王忠嗣和安禄山,宋朝的武将在他们面前几乎就是被阉割掉的太监,宋朝立国百年还未曾有过谁能够拥有上述两人这般的权力和实力。所以,武将作乱危害江山这个忧患对宋朝来说也不是什么问题。换言之,相比唐朝天宝动乱之前,宋朝根本没有导致社稷倾覆的那些危机和隐患,但这不代表赵曙就什么也不会做。

既然上层结构没有问题,那就夯实一下言官系统。谏院那边,司马光一直都干得很不错,此人虽然也时常给赵曙添堵,但好在他也不是韩琦和富弼的人,这样的人完全值得继续信任和重用。御史台方面,赵曙决定给他们更换一个首脑,现在这个御史中丞王畴明显跟韩琦是一伙的,这让赵曙觉得不放心。他把王畴给提拔为了翰林学士,然后从河北瀛洲将正在当地做知州的唐介给调回京城担任御史中丞。

相信大家应该都还没有忘记这个唐介,他的“丰功伟绩”早已名垂青史,两宋三百年里他可谓是唯一的一个敢于在朝堂上对皇帝和宰相大声呵斥的言官,这样的一个大名人赵曙怎么可能忘得了?对,御史中丞就得用这样的人,只有将这样的人放在朝廷里才能震慑住所有人——甚至包括韩琦都得夹着尾巴做人。

唐介的回京很快就让赵曙看到了成效,枢密副使吴奎之前不是说安禄山不是个东西吗?此时的大宋皇宫里就有这么一号人物让赵曙很是不爽,但奈何此人与曹太后之间交情匪浅,所以赵曙不好亲自出面收拾他——这人便是内宫的超级大太监、时任宣政使、入内都知、安静军留后的任守忠。当年让张贵妃得以彻底俘获赵祯“芳心”的皇宫行刺案就是任守忠最后带兵平定的,他也由此而平步青云成为了掌管内宫一切事务的大宋第一太监。

任守忠具体都干了哪些让赵曙感到不爽的事呢?这可就多了,司马光在弹劾任守忠的奏疏里给他列了十条大罪并极力请求将此人公开斩首,这十条大罪概括起来就是:以谄媚事仁宗、横行后宫、贪得无厌、结党营私、侵吞皇族私产、外结宗室妄立新君、阻挠赵曙为嗣、挑拨和制造赵曙和曹太后之间的矛盾、见赵曙亲政立马进谗言诽谤曹太后、讨好皇后并离间皇后和太后之间的关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