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2章 学会记仇(2/2)
有人第一次被邻居占了家门口的公共空间,觉得邻里之间别计较,没记仇,结果邻居得寸进尺,把杂物堆到了窗户底下。这些教训都在告诉我们:不记仇,本质是对人性复杂的忽视,是用善意预设代替了现实判断。
而记仇,是打破善意幻想,直面人性真相的开始。记着对方的伤害,不是要否定人性里的美好,而是承认有些人就是会为了利益伤害别人,有些人就是不会尊重他人边界。就像知道合作方曾失信,就不会再轻易把大额款项交给对方;知道伴侣习惯冷暴力,就会思考这段思考是否值得继续,而不是期待对方突然改变;知道邻居爱占小便宜,就会提前划清公共空间的界限,而不是等着对方自觉。
这种记仇,是人性对现实的理性妥协,是在认清不是所有人都值得善待后,做出的保护自己的选择。它让我们不再盲目信任,而是带着清醒的眼光与人相处,减少不必要的伤害。
学会记仇,是对自我价值的守护。很多时候,我们选择不记仇,是因为怕被别人说小气,怕失去一段关系,怕自己不够好,可这种委屈自己换和谐的做法,本质是对自我价值的贬低。
有人明明被同事当众质疑能力,却因为怕影响团队氛围而不记仇,默默忍受,结果同事越来越不尊重他,连基础工作都敢随意安排。
有人明明被朋友背后说闲话,却因为怕失去这个朋友而不记仇,继续掏心掏肺,结果朋友把他的付出当成理所当然,还在背后继续议论。
有人明明被客户恶意刁难,却因为怕丢了订单而不记仇,一次次妥协,结果客户的要求越来越过分,自己身心俱疲。这些不记仇的背后,是“我不重要”“我的感受可以被忽略”的自我否定。
而记仇,是把自我感受放在第一位的觉醒。记着被伤害的委屈,是在告诉自己:“我的感受很重要,我不应该被这样对待”;记着对方的不尊重,是在明确:“我有自己的价值,不允许别人随意贬低”。
就像被同事质疑后,记着这份不尊重,下次再遇到类似情况时,会主动拿出证据证明自己,而不是默默忍受;被朋友背后议论后,记着这份背叛,会慢慢疏远对方,不再把真心浪费在不值得的人身上;被客户刁难后,记着这份恶意,会判断这个客户是否值得合作,而不是无底线妥协。
这种记仇,是人性对自我价值的坚守,是在告诉世界:“我可以善良,但不可以被随意伤害;我可以包容,但不可以失去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