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幻次元 > 直击人性 > 第389章 六亲不认大多是被逼的

第389章 六亲不认大多是被逼的(2/2)

目录

六亲不认的背后,往往藏着"一碗水端不平"的失望。大家庭里,总有人会哭的孩子有奶吃,会闹的亲戚占便宜。你懂事,所以父母的养老钱你多拿;你能干,所以亲戚的麻烦事你多担;你沉默,所以好处永远轮不到你,锅却总要你背。

有人的姑姑总在奶奶面前说他"不孝顺",因为他没像堂哥那样给奶奶买金镯子,可姑姑不知道,他每个月给奶奶的生活费是堂哥的三倍,只是没声张;有人的舅舅总夸表姐"贴心",因为表姐会说好听的话,可舅舅生病住院,熬夜陪护的是他,垫付医药费的也是他。

时间久了,谁都会累,不是不愿意付出,而是不愿意自己的付出像扔进水里的石头,连点响声都没有,还要被说"做得不够"。于是他学会了拒绝,学会了把精力放在值得的人身上,却被贴上冷血的标签。

还有些六亲不认,是为了保护自己的小家庭。有人的嫂子总来家里借钱,今天给侄子买玩具,明天给哥哥买酒,妻子忍了三年,终于提出"再这样就离婚";有人的父母偏心小叔子,总想让他把攒的钱拿出来给小叔子创业,可他自己的孩子还等着钱交学费。在大家庭和小家庭之间,他必须做出选择,不是不爱亲人,而是不能用自己小家庭的安稳,去满足别人的贪婪。

就像有人划了条界限,说"这是我的底线",可亲戚们总觉得"一家人哪有什么界限",非要跨过线来抢东西。最后他只能把线划得更清,甚至筑起高墙,却被骂成"娶了媳妇忘了娘胳膊肘往外拐"。

当然,也有人是真的发达了就忘了本,但更多时候,六亲不认是被逼出来的自保。就像刺猬竖起尖刺,不是想伤害谁,而是怕被伤害;就像蜗牛缩进壳里,不是不愿出来,而是外面的风雨太烈。

那些被骂冷血的人,或许也曾在深夜里辗转反侧,想起小时候亲戚给的一块糖,想起困难时亲戚帮的一把忙,心里像被针扎一样疼。可转过头看看现实,那些糖早就化了,那些忙变成了无休止的索取,再念旧情,只会让自己和身边的人一起掉进泥潭。

村里的老人们常说"亲不亲,一家人",可现实里的亲情,往往没那么纯粹。它会掺杂着嫉妒、贪婪、偏心,会在利益面前露出难看的嘴脸。

有人把"帮亲不帮理"挂在嘴边,却在你需要帮理的时候消失不见;有人把"血浓于水"喊得响亮,却在你落难时踩上一脚。所谓的"六亲不认",不过是看清了这些真相后的清醒,不是不需要亲情,而是不需要那种只懂索取、不懂感恩的亲情;不是不想认亲,而是不想认那些把你当工具、当提款机的"亲人"。

后来,那个被骂六亲不认的人,还是会给父母寄钱,只是再也不接那些借钱的电话;还是会回老家过年,只是吃饭时不再参与亲戚的闲聊,吃完就回自己家。他的生活清静了许多,虽然偶尔还会听到闲话,但心里的石头落了地。他知道,真正的亲情不是靠"认"来维持的,而是靠互相尊重、彼此体谅。那些需要你委屈自己才能维系的亲情,丢了也不可惜。

这世间没有人生来就愿意做孤家寡人,谁不想被亲情温暖着过完一辈子?可当亲情变成了负担,变成了伤害,六亲不认就成了最后的盾牌。这盾牌或许冰冷,却能挡住那些射向你的冷箭;或许难看,却能护住你想守护的人。

说到底,不是不认亲,是认不起那些消耗你、拖累你的"亲";不是心狠,是被伤透了心之后,不得不做出的选择。就像老话说的"事不过三",再热的心,被浇三次冷水,也会凉透;再深的情,被伤三次,也会断干净。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