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章 养羊(2/2)
地都犁完喽,铁犁拿回家收好,这么好的东西,放在外面,怕是一天不到就被人摸走了,谁也不嫌自己家好东西多不是。
“好用吧?我就说你得信我。”寒枝也挺高兴。
这个部落的人挺勤快的,虽然家家都养猪,但一般喂完了猪马上就下地干活。
她有点心痒痒,想给豕部落建议一下,如何正确养猪。
不过转念一想,感觉在粮食并不充足的情况下,空口白牙的并不能说服这些人。
还会把好不容易因为新农具给力带来的好形象给破坏掉。
算了,再等一年吧,今年自己养猪,争取吃上正常猪肉。
“你们族里的猪什么时候生崽子啊?”寒枝开始打听起来。
首领很懂,一听她这么问,大概就知道要换猪崽了:“下个月,下个月养一养再换呢,不然要生病的。”
后世的仔猪一般在断奶21至28天后就能卖出去了,但这个时候的猪还保留了一些原猪的特征,估计身体素质更强悍,不需要后世那么长时间。
“养到这么大就可以换咧。”首领用手比了个长度。
既然要抓猪仔回去养,一头当然是不够的,所以寒枝提前跟这边人打招呼,别最后都换给别人,风氏想换不够了。
她想了一下,感觉定个二十头就差不多了。
首领不知道二十是多少,不过他们因为经常卖猪,所以对数字有很粗浅的概念,知道用木棍来算数量。
于是他从怀里掏出一把木棍,示意寒枝想要多少,就抽多少木棍。
寒枝粗略望去,发现那一把木棍也就七八根而已,于是把所有木棍都拿走了,又补充一句:“两个这么多。”
首领想想,哦,这个风氏有很多奴隶呢,不缺养猪的人,养这么多也不奇怪。
不过寒枝不准备把猪场交给雇工们管理,开玩笑,雇工们和本地人养猪的方式一样,即使她告诉不能再那么养,难保有一些固执又不肯改变的雇工偷偷喂脏东西啊。
还是自己人养着放心。
二十头猪不少了,她昨天才清点过一遍祝葵仓库里的存粮,配上猪草一起煮的话,一年都吃不完。
不过祝葵自己也要开猪场的,得给她留一部分粮食。
订完了猪仔,风氏的人又跑去河边。
豕部落首领也很有兴致的一起跟着,又问:“水车啥时候弄呢?”
“快了快了,下个月就能装。”寒枝回答。
木头的零部件在自家工坊里都做的差不多了,还有一些铁制的连接器没弄好。
好几个部位做出来以后效果不太好,又重新融了铁矿石打制,所以耽误了些时间。
这种算是大型机械的东西她也是第一次弄,又没人能帮手,自然只能摸索着慢慢来。
“要是不好做就不做了呗,咱们挑水浇也是一样的。”首领还挺会为人着想。
寒枝笑了笑,这人要是看到水车运转起来了,就绝对不会再说这种话。
人力灌溉和水车怎么能比?人能不轮换的挑水灌溉吗?挑不了一会就得歇菜了。
水车那个给力啊,只要零件没坏,没日没夜的转,劳模中的劳模。
再说像豕部落这样一个有着非常适合搭建水车的河道区域,她肯定得好好把握,做好了就是活广告呀。
*
栗负责枣部落的事情,寒枝和风鲤负责豕部落,风鲤管种地方面的,寒枝则负责水车,鱼部落的则是箐负责。
老头看着箐,撇了撇嘴:“又来个小孩,你们风氏都是小孩种地呢。”
箐不怎么爱说话,所以就冲老头笑笑,只当是打过招呼了。老头也不跟她计较,直接手一摆,让她们去地里忙活。
走到地里后,干活的老人小孩都围上来“小师傅,你看看咱们这个地耕的咋样啊?”
之前还是荒草连天的耕地如今已经大变样了。
因为前几天才下过一场小雨,所以地里的土都润润的。因为铁犁威力大,地都翻得很深。
鱼部落这些下地的人干活又仔细,一点点土坷垃都要敲碎,小石头也都被孩子们捡出去丢掉了。
踩在地里时,脚底能够感受到那种泥土的松软。
箐很满意的点点头,不错,这样的地,拿来种粟米都有点浪费了。
等到水车一建成,这里肯定要改种水稻才好。
水稻的产量可是比粟米要高的。
枝还说了,她今年请求葵姨四处寻找一下高产的稻种。
“本地高产稻种的话,在下游估计能找到一些,不过也只比普通水稻高产个20%,有比没有好啦。”寒枝给临行前的祝葵提供了线索。
此时本地的稻种全部都是普通野生稻的直系后代,一点混杂的外来基因都没有。特点就是籽粒小,易落粒,亩产大概在一百斤左右。
而早在唐末时期就已经出现,产量比本地稻高了两倍的占城稻,此时估计还在野外艰难求生,连个变异基因都没变出来。
后续同样得靠东南亚的劳动人民代代选育,才能突破极限超越自我。
还是想办法在本地搞点相对来说高产一些的稻种选育才靠谱。
不过好在去年在平原上实验的时候,她有了一些突破。大河流域的幅度这么宽广,祝葵的商队可以达到很远的地方,等她带回各个不同部落的种子进行跨地区引种,增加基因多样性后,就可以着手研究这件事。
或许她可以让葵姨提前通知一下太湖流域的人,平时多留意留意那种穗大、粒红的变异种?毕竟红莲稻一开始就是这么被发现的嘛。
想到这,她赶紧又在本子上记下来。
要不是粟米的产量实在太低,她也不用这么折腾了。有多低?亩产30公斤左右呐。什么概念?也就是说种粟米的话,每平方公里只能维持1至2人生存这样子。
没前途,实在是没前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