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章 桥状芒(2/2)
老馆长看着这一幕,常常想起自己扎羊角辫的年纪。那时她以为,稻种的旅行是去“发现新世界”,如今才懂,它们是在证明“所有世界本就是一个家”。就像这株稻苗,看似扎根在蓝星的土壤里,根须却早已伸进了灵界的能量场、虹星系的声波云、雾隐的暗物质带,把千万个角落的温暖,都攒成了沉甸甸的穗子。
这年冬天,宇宙中最遥远的“寂星系”传来消息:同源稻种在那颗没有恒星的冰封星球上,开出了白色的花。寂星系的探测器拍下了奇迹——稻花的花瓣能自行发光,照亮了周围的冰层,一群以星光为食的生物正围着花朵盘旋,它们的鸣叫与稻花的光芒同步,像在进行一场跨越物种的合唱。
“它们在创造自己的太阳。”老馆长指着影像对孩子们说。屏幕里,稻花的光芒越来越亮,竟在冰层下催生出一片液态水,水里漂浮着蓝星清道夫稻的基因片段,正与寂星系的微生物结合,孕育着新的生命。孩子们忽然发现,影像里稻花的光晕形状,与星际稻博馆那株“镇馆之宝”的稻穗轮廓,一模一样。
变化仍在宇宙的每个角落发酵。灵界的界碑旁,连星草与同源稻缠绕成环,环内的空间开始扭曲,形成一个个微型传送门,小灵童们能通过稻穗的指引,直接“飘”到蓝星的稻田里;蓝星的“清道夫稻”进化出了“记忆纤维”,秸秆上会浮现出分解的塑料原本的模样——是玩具车,是饮料瓶,是旧书纸,像在提醒人们:万物都能回归最初的温柔;谐律文明的星舰,外壳改用同源稻的纤维铸造,在星海中航行时,会发出安抚陨石带的声波,曾经危险的小行星带,如今成了稻种传播的“星际驿站”。
在虹星系的共鸣广场,新落成的“时光稻廊”成了最热门的去处。廊柱是用各文明的稻秆压缩而成,每根柱子上都刻着该文明与稻种相遇的故事;廊顶的藤蔓会结出“记忆稻穗”,剥开稻壳,里面不是米粒,而是一段全息影像——可能是废城老医者埋种子的瞬间,可能是阿澈在雾隐星系凿冰的背影,可能是谐律生物第一次听到音符稻的震惊……每个路过的生命,都能在稻穗里找到属于自己的共鸣。
这年的跨星播种日,星际稻博馆的老馆长退休了。接替她的,是那个曾在展柜前画纸飞机的能量体孩童,如今已是能熟练操控同源稻基因的研究员。交接仪式上,老馆长把那架最初的纸飞机交给她,飞机翅膀上的字迹早已模糊,却在能量体的触碰下,浮现出一行新的字:“下一站,心里。”
“心里?”年轻的研究员疑惑地歪过头。老馆长笑着指向窗外:虹星系的音符稻正在随风合唱,灵界的水晶稻在传送门里闪烁,蓝星的稻田里,孩童们正把同源稻种撒向天空,种子在阳光下划出的弧线,像无数条连接天地的线。“宇宙最大的疆土,从来不是星空,是每个生命心里的‘牵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