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章 星际稻博会(2/2)
展厅的“时光走廊”里,那架褪色的纸飞机仍在展柜中静静躺着,只是旁边多了一排新的展架:月球稻种外壳的环形山纹路已被岁月磨得温润,火星稻种的红土印记里混进了蓝星的沙粒,灵界水晶稻种的透明穗壳中,封存着一缕蓝星的阳光。最末端的展台上,放着一小撮来自柯伊伯带的甲烷冰,里面嵌着几粒紫色的稻种,像把遥远的星光冻在了冰里。
守界人站在走廊尽头,望着玻璃展柜上自己的倒影——十年间,他的头发已如灵界的水晶草般泛着银光,但眼神依旧清亮。通讯器忽然震动,是灵界共生田传来的画面:小灵童们正围着一株异常高大的连星草,草叶上的星砂凝聚成字,写着“收到来自78星云的信号”。
原来,五年前发射的探测器中,有一艘意外闯入了78星云的引力范围,稻种在星云中的气体星球上扎了根。那里没有土壤,没有岩石,稻种便将根系扎进了气态巨行星的光环里,依靠星环中的冰晶与矿物质生长,结出的稻穗带着淡淡的蓝光,像把星云的颜色织进了穗子。更神奇的是,它的花粉随着星环的运动飘散,竟在周围的小行星上催生出了新的绿芽。
“它们在编织新的生态。”灵界长老的声音从通讯器里传来,带着抑制不住的激动,“就像当年连星草连接了灵界与蓝星,这些稻穗正在连接星云里的小行星。”
守界人抬头望向展厅外的天空,蓝星的阳光穿过玻璃幕墙,在地面上投下斑驳的光影,像极了灵界共生田的稻浪。他忽然想起凌风曾说过“万物皆有桥”,从前以为桥是界碑、是飞船、是网络,如今才懂,真正的桥是生命本身——是稻种在彗星上扎根的坚韧,是连星草跨越界壁的执着,是不同世界的生命在星海中彼此寻找、彼此滋养的渴望。
变化在悄然重塑着每个世界。灵界的雾霭彻底散去,露出了湛蓝的天空,小灵童们学会了蓝星的“耕种歌”,歌声里混着灵界的风吟,让水晶草结出了带着旋律的露珠;蓝星的沙漠中,星砂稻与固沙草共生,形成了绵延千里的绿洲,沙漠居民的帐篷外,都插着刻有灵界符文的稻秆,用来祈福风调雨顺;火星基地的“稻语者”AI已能翻译三十种外星稻穗的“语言”,它记录的火星稻穗震颤频率,被谱成了一首《红土稻香》,在星际广播中循环播放。
最动人的改变发生在蓝星的废城遗址。当年老医者种下第一株星砂稻的地方,如今建起了“重生博物馆”,断墙的砖缝里仍长着倔强的稻苗,钟楼的基座旁,瞎眼绣娘用盲文刻的木牌已被香火熏得发黑,上面的“会等的稻子”五个字,被前来参观的人摸得发亮。
一个梳着羊角辫的小女孩——正是当年那个举着纸飞机的姑娘的孙女,正蹲在木牌旁,小心翼翼地埋下一粒来自78星云的稻种。她的奶奶坐在轮椅上,指着断墙上的稻苗笑道:“你看,它们还记得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