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 农耕修行(1/2)
空间站的星砂稻种在第七十三天抽出了第一片新叶。在无重力环境下,稻穗没有朝着预想的光源生长,反而以界碑为坐标,在空中画出一道柔和的弧线,根须如银线般悬浮,吸收着宇宙尘埃中的灵能粒子。宇航员在舱内拍下这一幕,画面传回蓝星时,昆仑山观测站的灵能曲线正泛起一圈圈涟漪,与灵界共生田的灵气波动完美重合。
“它们在对话。”首席科学家望着屏幕上同步跳动的曲线,眼中泛起泪光。她想起十年前在废城遗址发现的那本老医者日记,其中一页画着星砂稻的根系图,与此刻空间站的稻根轨迹惊人地相似。“原来凌风前辈说的‘光芒不灭’,不止是在一个世界里。”
消息传到灵界时,长老们正在共生田举行“通界礼”。小灵童捧着新收的星砂稻穗,将其与水晶草编织的环扣在一起,界碑顶端的彩虹突然变得浓郁,其中一道光束穿透云层,直抵星海深处。守界人望着光束消失的方向,忽然感知到无数细微的灵能波动——那是蓝星的星砂稻种,正随着航天器的轨迹,在宇宙中撒下新的希望。
三个月后,火星基地传来捷报:首批星砂稻种在改良过的火星土壤中发芽了。这些稻苗的叶片边缘带着淡淡的红芒,能吸收火星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吐出的氧气恰好满足基地人员的需求。更神奇的是,它们的根须能分解火星地表的氧化铁,让土壤逐渐呈现出适合耕种的褐色。
“这是‘星火稻’。”基地负责人在视频里展示着稻苗,背景是红色的沙丘和蔚蓝的防护罩,“每粒稻种都带着两界的祝福,你看这星砂,在火星的阳光下亮得像要燃烧。”
视频画面传到灵界的共生田,小灵童正蹲在田埂上,看水晶草的灵气如何顺着稻根流动。当她看到火星稻苗的模样,忽然指着稻穗上的红芒喊道:“长老爷爷,它们在向我们问好呢!”长老笑着点头,指尖拂过身边的星砂稻,稻穗上的星砂瞬间亮起,与视频里的红芒遥相呼应。
此时的蓝星,沙漠中的星砂稻已连成一片绿色的海洋。当年商队首领的孙女——如今的星际农官,正带着团队在绿洲边缘种植“固沙稻”。这种稻子的秸秆异常坚韧,收割后能编织成防沙网,根系在地下盘结成网,将流沙牢牢锁住。“你看这网,”她踩着松软的沙土,向随行的年轻人展示,“像不像灵界的水晶草与星砂稻的根系?不同的世界,总能长出相似的智慧。”
年轻人中有个来自废城的姑娘,她的祖父就是当年在瓦砾堆里种下第一粒星砂稻的农夫。她从行囊里取出个布包,里面是用废城韧稻秸秆编的小网:“这是爷爷留给我的,他说网眼的大小,要刚好能漏下星砂,留住希望。”
两人将小网埋在固沙稻的根部,没过多久,那里竟长出了一株守心草。这株守心草的叶片带着沙漠植物特有的蜡质层,却依旧能吸收灵能,将其转化为滋养稻苗的养分。姑娘抚摸着叶片上的星砂,忽然明白:所谓传承,就是让废城的坚韧、灵界的纯粹、蓝星的温暖,都在新的土地上,长出属于自己的模样。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