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 灵稻(2/2)
开春时,凌风的头发彻底白了,走在田里会被孩童当成普通老者,问他“要不要搭把手”。他便真的蹲下身,帮着扶犁,看那新翻的泥土里混着灵稻的碎秸秆——那是去年收获时特意留下的,埋在土里做肥料,就像老一辈说的“把力气还给土地”。
一日,陆羽带着星盟的新弟子来拜访。弟子们对着凌风鞠躬,喊“凌老宗主”,声音脆生生的,让他想起当年神风仙宗的少年们。陆羽指着田里的灵稻问:“师父,您说这灵稻能种到什么时候?”
凌风望着远处的白玉碑,碑上的名字被雨水冲刷得愈发温润。“种到……没人记得这些名字的时候。”他顿了顿,又笑,“不过啊,只要这灵稻还长,就总有人会问‘这稻子是谁种的’,到时候自然有人来讲故事。”
傍晚,学堂的孩子们放学,又来缠着凌风。少女先生站在一旁,看着他被孩子们围在中间,讲当年怎么用星辰珠的光逼退噬灵虫。夕阳把他们的影子拉得很长,灵稻田在风中起伏,像一片金色的海。
“凌爷爷,您看!”一个孩子举着刚编好的秸秆手链,上面串着颗灵稻种子,“我把它系在玄鸟雕像上了,这样风一吹,就能把故事带到天上啦!”
凌风抬头,看那手链在雕像的翅膀上轻轻晃,忽然觉得,所谓飞升,或许早就不是飞上天去。像沈毅钧把灵稻种子揣在怀里,像老矿工把破阵锤改成犁,像那扎羊角辫的姑娘把故事讲给下一代——把力气、念想、守着的东西,一点点种进土里,长出新的来,这或许才是真正的“不朽”。
夜里,星祭的花灯又亮了。凌风坐在玄鸟雕像下,看着满城灯火,手里攥着那块沈毅钧刻的玉佩。玉佩的灵光混着灵稻的清香,飘向田里,飘向碑前,飘向孩子们熟睡的窗台。
他知道,自己的故事早就结束了。但新的故事正在长出来,像灵稻的新芽,顶破泥土,朝着光的方向,一节节往上长。而他要做的,就是再陪这土地坐一会儿,等下一个清晨,看第一缕阳光落在新抽的稻穗上,像多年前那样,闪着细碎的、踏实的光。
这年深秋,一场罕见的霪雨连下了半月。龙华城的青石板路被冲刷得油亮,灵稻田里积了浅浅的水,倒映着灰蒙蒙的天。凌风坐在玄鸟雕像下的避雨亭里,看着田埂上忙碌的身影——那是星盟学堂的少女先生,正带着孩子们疏通田垄。
“凌爷爷,您怎么不避避雨?”最小的那个孩子举着荷叶伞跑过来,伞沿的水珠滴在他鼻尖,“先生说,您年纪大了,淋雨会生病的。”
凌风笑着接过孩子递来的干布,擦了擦鬓角的雨水:“爷爷当年在极北寒狱,冰水里泡三天都没事,这点雨算什么?”他指了指田里的灵稻,“你看这稻子,越是下雨越要站直了,不然穗子会烂在泥里。”
孩子似懂非懂,又被先生喊去帮忙搬石块。少女走过来,拢了拢被雨打湿的鬓发:“青岚宗送来了新的灵稻秧苗,说是能在水里扎根,我让孩子们学着侍弄,也算提前做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