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灵异恐怖 > 从小宫女到大将军 > 第180章 汾阳王府喜相逢

第180章 汾阳王府喜相逢(1/2)

目录

那老管家去得快回来得更快,不过半盏茶的工夫,便踩着院里的青石板路颠颠地跑回来,脸上的褶子都笑成了朵菊花。他对着紫云三人深深作了个揖,声音里满是喜气:“三位客官快请里头走!我家老爷一听说是你们来了,当即就吩咐备茶,正等着呢!”

紫云、陈回光和周兴三人跟着管家往里走,只见这汾阳王府的庭院果然不同寻常。头一重院里种着些寻常的海棠石榴,到了第二重院,景致便陡然精致起来——太湖石堆叠的假山下淌着潺潺活水,锦鲤在碧色池水中摆尾,岸边的垂柳丝绦拂水,间或点缀着几丛开得正盛的紫薇,花香伴着水汽扑面而来,倒比边关的风沙清爽了百倍。再往里走,穿过一架爬满紫藤的花廊,便听得前头正堂里传来隐隐的咳嗽声,想来就是郭子仪了。

刚迈进正堂门槛,三人目光齐刷刷地投向堂上——只见上首的太师椅中端坐着一位老者,正是赫赫有名的汾阳王郭子仪。他虽已须发如霜,根根银丝在晨光下泛着柔光,可那腰背却依旧挺得笔直,宛如西北边关最坚韧的青松。尤其是那双眼睛,虽眼角刻着岁月的纹路,可眼神锐利如鹰,扫过来时带着股久经沙场的威严,半点不输当年立马横刀、叱咤风云的模样。

三人见状不敢怠慢,齐齐上前一步,右手握拳抵在左胸,行了个标准的军中礼节。郭子仪却笑着抬手摆了摆,声音洪亮如钟:“哎哎哎,使不得使不得!在老夫这府里,哪用得着来这套军中规矩?如今我就是个赋闲在家的糟老头子,每日里除了逗逗孙儿、浇浇花草,再无别的营生。你们能千里迢迢从边关来看我,这份心意比啥都金贵,老夫心里暖得很!快,都找椅子坐下歇脚!”说罢转头冲门外喊了声:“来人,上茶!要用去年存的雨前龙井!”

“喏,老爷!”门外传来丫鬟脆生生的应答声,那小丫鬟刚要转身退下,就听得院外传来一个清亮又带着些沙哑的老声,中气十足:“听说咱们宫里出来的女将军到了?老身倒要瞧瞧,这闺女是不是真长了三头六臂,能把那些凶神恶煞的突厥兵打得屁滚尿流!”

话音未落,便见两个梳着双丫髻的小丫鬟小心翼翼地搀着位老夫人走进来。这老夫人身着一袭绛色织金褙子,头戴累丝嵌宝抹额,虽脸上也有了皱纹,可气色红润,眼神灵动,一看就是个爽朗通透的性子——正是郭子仪的夫人霍国夫人。她走到郭子仪身边的圈椅上坐定,刚端起丫鬟递来的茶盏抿了一口,便催着郭子仪:“快给老身说说,哪个是紫云姑娘?”

郭子仪指着三人笑道:“夫人你瞧,这位眉眼清亮、英气勃勃的就是紫云姑娘;旁边这位高大威猛、虎背熊腰的勇士,便是她的女婿陈回光;这位沉稳干练的,是她的舅舅周兴将军。”

三人忙起身给霍国夫人行礼,老夫人乐呵呵地摆手,手上的金镯子叮当作响:“不必多礼不必多礼,都是自家孩子!”说着眼睛就黏在了紫云身上,越看越欢喜,连忙招手:“闺女快坐到我跟前来,让老身好好瞧瞧你!我这耳朵里啊,早灌满了你的英雄事迹,今日总算见着真人了!”

紫云依言走到她身边坐下,霍国夫人立马伸出手拉住紫云的手细细摩挲。她的手指带着些温润的玉镯凉意,划过紫云掌心的老茧时微微一顿,随即啧着嘴道:“你这手真是奇了!除了掌心里有些打仗磨出来的老茧,别处倒都是细皮嫩肉的,跟我家那些养在深闺里的闺女儿也没两样。我就纳了闷了,你这般娇俏的模样,是咋打败那些跟饿狼似的突厥骑兵的?那些蛮子可个个都凶得能吃人呢!”

紫云欠了欠身,恭声回道:“回夫人的话,打仗从不是靠一人之勇。边关的城墙再高,也需将士们齐心守护;手中的刀剑再利,也得弟兄们并肩作战。能守住国门,全凭将士们同心协力,奋勇杀敌,我不过是做了分内之事罢了。”

“哦对了!”霍国夫人像是突然想起了什么要紧事,眼睛一亮,又追问:“我还听说你当年在战袍里藏了诗笺?那诗笺上写的啥?这话在京城里传得沸沸扬扬,说啥的都有,有的说你写的是边关壮志,有的说你写的是女儿家心事,这话可是真的?”看来京城里关于紫云的那些奇闻轶事,她是一个不落全听了个遍。

“确有此事,夫人。”紫云坦然点头应道,脸上泛起一丝红晕。

霍国夫人的目光又转到紫云身旁的陈回光身上,见他身材高大英武,面容刚毅,不由得笑问:“那边关将士成千上万,个个都是顶天立地的好汉,你咋就挑中这么个高大俊俏的勇士做女婿?莫不是早就瞧上人家了?”

“哈哈哈哈!”郭子仪闻言抚着胸前的长须大笑起来,笑声震得堂上的烛火都微微晃动,“夫人这话可就问岔了!紫云姑娘当时还在宫里当差,离边关隔着万水千山,连边关的尘土都没见过,咋能知道边关将士的模样?这女婿啊,可不是她自己挑的!”

“那是皇上亲自许配的?”霍国夫人眨了眨眼,又问。

“圣上金口玉言定姻缘是真,”郭子仪捋着胡须又笑,“可圣上那会儿也没见过这位陈将军,哪晓得他生得这般英武不凡?说不定还以为是个糙汉子呢!”

霍国夫人这下是真犯了迷糊,皱着眉嘀咕:“这就奇了怪了!既不是自己挑的,也不是圣上亲眼选的,难不成是那诗笺长了眼,自己找的女婿?还是那战袍成了精,给牵的红线?”

郭子仪本想把前因后果一五一十说清楚,可转念一想,这般直白说出来就少了几分趣味,反倒故意卖起了关子,慢悠悠地问道:“夫人你可知,紫云姑娘当年做了件多大的战袍?”

“老身哪能知道这个,我这辈子都没碰过战袍的料子。”霍国夫人摇着头,眼里满是好奇。

“老夫告诉你,那战袍做得比寻常兵士的大了足足两圈!”郭子仪故意拖长了语调,还伸出两根手指比划了一下,“你再猜猜,她为啥要做这么大的战袍?这里头可有学问呢!”

霍国夫人盯着郭子仪的手指看了半晌,突然眼睛一亮,拍着大腿笑道:“哎哟!老身明白了!这么大的战袍,寻常矮个子兵士穿都穿不上,只有身材高大的兵士才能合身!这么一来,未来女婿自然就在这些高个子里头挑了!这闺女可真机灵,不动声色就把婚事给安排得明明白白的!”

“哈哈哈哈!”正堂里顿时响起一片爽朗的笑声,霍国夫人笑得眼角都眯成了两道细缝,连眼角的皱纹都舒展开了——她和郭子仪自打老将军卸甲归田后,府里虽也热闹,可这般发自内心的开怀大笑,倒是许久没有过了。陈回光挠着头嘿嘿直笑,周兴也捋着胡须点头微笑,紫云则羞得脸颊微红,却也忍不住跟着笑了起来。

笑够了,霍国夫人端起茶盏喝了口茶压了压,忽然想起啥,指着门外问紫云:“对了,院子里那辆拉着东西的大车,是你们带来的?看着沉甸甸的,装的是啥宝贝?”

“回夫人的话,我们从木刺山来,一路颠簸,给将军和夫人带了些……”紫云话还没说完,就被霍国夫人抬手打断了。

只见老夫人敛了笑容,神色变得严肃起来,正色道:“老身先把丑话说在前头,咱们郭家有个死规矩——从不收任何人的礼物,哪怕是些不值钱的土特产也不成。不是老身不给你们面子,实在是这规矩是老爷当年立下的,谁也破不得,你们今日来做客,心意我们领了,但礼物可不能收。”

紫云见状忙解释:“回夫人的话,您误会了,那大车上装的不是礼物,也不是啥土特产。”

“那是啥?”霍国夫人倒奇了,不是礼物也不是土特产,难不成是边关的沙土?她愈发好奇起来,身子往前倾了倾。

“是我们娘子军自己开垦荒田种的蔬菜,收了之后晒成的菜干;还有我们自己养的鱼和家畜,宰杀后精心风干的腊肉腊鱼。”紫云温声说道,眼神诚恳,“这些都是姐妹们亲手种、亲手养、亲手晒制的,没有花朝廷一分钱,也不是啥名贵东西。夫人要是不嫌弃,就尝尝我们边关的家常味道,也算是我们的一点心意。”

“你们自己种地养殖?”霍国夫人这下是真惊讶了,眼睛瞪得圆圆的,“将士们守边关本就辛苦,还要抽空垦荒种地?这事儿我可从没听过,连宫里的娘娘们都不知道吧?”

郭子仪在一旁接过话头,把紫云立了战功后,不求高官厚禄,只求朝廷赐予荒田开垦权,带着娘子军在边关开垦荒地、养殖牲畜,自给自足的事儿细细说了一遍。从如何翻耕土地,到如何选育菜种,再到如何腌制腊肉,说得详详细细。霍国夫人听得津津有味,时不时点头称赞,这才明白,这位宫女出身的女将军,不光会打仗冲锋陷阵,过日子也是把一把好手,真是难得的奇女子。她瞅着紫云诚恳的模样,终究松了口,笑道:“既然是你们亲手种养、亲手做的,那老身就却之不恭了——收下!正好让府里的厨子也学学边关的做法!”

郭府的家务事向来是霍国夫人说了算,郭子仪听夫人松了口,马上转头对候在一旁的管家说:“快,让人把那腊肉先切一块炖上,再挑些菜干泡发了,今天中午就用客人从边关带来的食材款待客人,让我们也尝尝边关的风味!”

“哎,奴才这就去吩咐大厨!”管家应了声,转身快步退了出去。

霍国夫人又对三位客人笑道:“都是些家常便饭,你们可千万别客气,就当在自己家里一样,放量吃!”

“多谢夫人!”三人齐声谢道。

郭子仪何等精明,他知道三人千里迢迢从边关赶到京城,绝不可能只为了送些菜干腊肉,定然还有更重要的事情。他放下茶盏,目光扫过三人,开门见山地问道:“你们一路辛苦,不会只是来给老夫送这些吃食的吧?有啥要紧事尽管说,咱们都是自家人,不用拐弯抹角!”

这时周兴往前凑了凑,拱手说道:“回大将军的话,我们确有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思来想去,只有请大将军亲自出马才能办妥,所以才冒昧前来打扰。”

“你先说说是啥事呀,”霍国夫人抢先插话道,“若是朝廷或边关的公务,他如今已经赋闲在家,可不便再插手了,免得落人口实。”

“回夫人的话,不是公务,是私事。”周兴连忙解释,“当年大将军把紫云姑娘的诗笺交给了高大人,又在中间多方斡旋,才有圣上开恩成全他们的千里姻缘。可是,由于那时候边关战事吃紧,条件有限,他们的婚礼办得十分仓促,既没有双方父母在场见证,也没有像样的仪式……”

周兴说到这儿,郭子仪眼睛一亮,马上明白了他们的来意,抬手打断周兴的话说:“你们是不是想补办一个有双方父母参加的完整婚礼?让这对新人风风光光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