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3章 徐弘基误入无事堂(1/2)
两日之后,江宁收到苏州赵枫发来的急报,告知了徐弘基定于十一月十五日起兵,连同具体过程与细节全都交代了个清清楚楚。
江宁看完,面无表情地将密信拍在桌上。
老魏与朱由检赶忙上前查看,老魏虽一字不识,见江宁脸色阴沉,也急得原地打转。
朱由检看完,猛地一拍桌子,怒声骂道:“二哥!
离徐弘基那老小子起兵谋反只剩四天了,接下来该如何安排?”
江宁略作思索:“我早有布置,如今只需找个由头,将他与这些手握军权的勋贵全以开会名义召到兵部衙门开开会,到时直接拿下便是。”
朱由检点头,不再多问,他只管埋伏刀斧手、动手抓人便是。
老魏却急得满头大汗:“侯爷呀,您还不赶紧安排?
再拖下去,徐弘基真要起兵了!
这些勋贵手握二十多万兵马,咱们如今仅有四万,一旦开打,后果不堪设想!”
江宁点头:“既然如此,便不能再等了。”
随即让高文彩去请南京兵部尚书魏养蒙、户部尚书李长庚,又命人将陈子龙、郭允厚、杨涟三人召回。
老魏与朱由检看着江宁一连串操作,只觉似懂非懂,云里雾里。
不多时,魏养蒙、李长庚来到兵部衙门,见了江宁赶忙行礼。
江宁笑道:“魏尚书、李尚书,若本钦差没记错,这些年朝廷拖欠了南京京营、长江水师及城外八卫兵马不少军饷吧?
具体欠了多少?”
二人满脸疑惑,这段时间虽然一直窝在家里,但也感觉出来南京城里的气氛有些不对劲。
却没想到江宁会问这个,仍赶忙回话。
魏养蒙道:“回钦差大人,朝廷拖欠南京京营、长江水师、城外八卫及数万城防军军饷已达数年。
先前户部尚书李大人核算过,因各营兵额严重不足,军饷只按半数拨付,即便如此,仍需白银二百八十万两。”
江宁点头,思索片刻道:“本钦差不日将启程赴苏州视察,临别前,便代陛下将拖欠的军饷尽数补齐,也不用半数了,全额发放,暂且按五百万两算。
稍后你二人给魏国公徐弘基、灵璧侯汤国祚、忻城伯赵之龙、临淮侯李弘基发下公文,让他们明日带花名册来兵部衙门,咱们三方对证拨付军饷。”
魏养蒙与李长庚惊得愣在原地,朝廷与江南势同水火,南京勋贵也透着反常,江宁竟要全额发饷、还说要去苏州?
二人虽看不懂,却本着多干活少说话的原则,赶忙应下。
当晚,江宁召集众人布置安排。
另一边,魏国公府的徐弘基收到公文,眉头紧锁,离起兵只剩几日,江宁竟要离开南京赶赴苏州,还全额发饷?
他脑子有些发懵,可惜“诸葛武侯”刘孔昭在苏州,只好请来自己的小诸葛李鸿济问计。
李鸿济听完笑道:“魏国公管那么多干嘛?
有钱不赚王八蛋!
姓江的要离开南京也正常,苏州如今闹得正凶,他在南京杀了不少人,再折腾下去南京、苏州都得乱,自然要去苏州镇场子。
咱们各路兵马已经准备好了,明日先去兵部衙门把五百万两军饷拿到手,等他集结兵马离开南京之时,再出兵拿下姓江的便是。”
徐弘基点了点头,李鸿济的分析合情合理,五百万两军饷也实在诱人。
这时下人来报,隆平侯、忻城伯、灵璧侯求见。
徐弘基让众人进密室,张拱日笑道:“魏国公,起兵檄文本侯已经替您写好了。”
徐弘基点头致谢。
赵之龙又问:“国号与年号可取好了?
要不由本伯代劳?”
李弘基笑道:“不劳忻城伯费心,诚意伯已经帮本公取好了。”
说着将刘孔昭的密信递给众人。
众人看完,李鸿济尴尬道:“国号取‘魏’,倒符魏国公府传承,只是‘南诚’年号,听着像‘难成’,寓意不好啊。”
众人纷纷附和。
赵之龙却不以为然:“诚意伯刘半仙取的年号挺好!
‘南’指一统江南,‘诚’指诚信可靠。
当年大明国号、洪武年号,不也有他老祖宗青田先生参与?”
随后众人因为年号的问题开始争执不休。
徐弘基也只能强颜欢笑,毕竟是为自己登基取号。
最终他拍板,按照刘孔昭之意用“南诚”年号,又吩咐众人。
明日拿到军饷后,立马调兵控制南京城,擒杀江宁等人,扯旗造反,在紫金山登基。
众人兴奋不已,徐宏基若登基称帝,又有江南士绅支持,划江而治,与朝廷形成南北对峙,他们便是从龙功臣。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