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灵异恐怖 > 大唐兕子:我的六个神豪小囊君! > 第14章 “白衣”色号解密

第14章 “白衣”色号解密(1/2)

目录

贞德本掸掸官服,一口亲切的东北腔,来解释贞晓兕口中的,大唐冠名的王朝色卡。

"今儿咱唠点干的——为啥唐朝管人家倭马亚王朝叫'白衣大食'?这可不是随口起的诨名,那是经过市场调研、品牌分析的!人家全国上下,从国旗到官服,再到老百姓日常,清一水儿的白!跟咱现在企业搞VI视觉识别系统一个道理,走哪儿都知道是'倭马亚正版'!"

倭马亚家族在麦加时期就钟情白色,这属于祖传色号,家族 Logo。穆阿维叶建国后,直接把"祖传色号"升级为"国家标准色"。这就好比老字号开了分店,门脸儿、包装全用同一套设计,强化品牌辨识度。走到叙利亚,飘的是白旗;走到西班牙,还是白旗——隔着二里地就知道:倭马亚家的人马来了!

阿拉伯半岛那地方,太阳底下能烤鸡蛋。白色吸热少,穿着凉快,视觉上还显得干净、圣洁,这就叫文化 Buff,吉利又凉快。游牧传统里,白布缠头、白旗祭神都是吉祥事儿。倭马亚王朝巧妙地把这份"民俗好感"转化成了"官方审美",老百姓看着亲切,统治也省心。换句话说,白色既"物理防晒"又"心理防晒",一举两得。

等到后起的阿拔斯王朝(黑衣大食)和法蒂玛王朝(绿衣大食)登场,颜色就成了最直白的政治站队。白色旗帜一飘,相当于大声宣告:"俺们是倭马亚的人!"——颜色就是选票,是阵营,是政治名片,是区分敌我。后世欧洲骑士打纹章,也这套逻辑:颜色不对,先砍了再说。

贞晓兕发现大唐史官的智慧:贴标签,好记!《旧唐书》《册府元龟》的史官们才不费劲音译"倭马亚"呢,直接按颜色贴标签,简单粗暴效果好:

倭马亚 → 尚白 → 白衣大食

阿拔斯 → 尚黑 → 黑衣大食

法蒂玛 → 尚绿 → 绿衣大食

颜色成了史书里的"朝代色卡",一目了然,永不串台。贞晓兕叔叔一句话总结:

"白色这玩意儿,在倭马亚手里玩出花来了:既是家族情怀,又是政治广告,还是国际名片——一举多得,比咱现在搞品牌营销还溜!"

至于贞德本说的"倒插门"姑爷,这算不算是奥斯曼的悲情执政历史?

公元 644 年(唐太宗贞观十八年),哈里发欧麦尔遇刺,出身倭马亚家族的奥斯曼被推上前台。这位老哥身份特殊——他虽是穆罕默德早期死敌(倭马亚家族首领阿布·苏富扬)的同族,却也是先知忠实的追随者和女婿(先后娶了穆罕默德的两个女儿鲁基亚和乌姆·库勒苏姆)。他的上位,如同一块巨石投入平静的湖面,激起了巨大的涟漪。

"奥斯曼这老哥,搁咱东北话就是'倒插门'的顶配版!本是倭马亚家出身,却死心塌地跟着老穆干革命,还连娶人家俩闺女,成了'双料姑爷'。这身份,搁现在就是热搜第一:'敌对家族太子爷竟成我方首席女婿!'"

"老欧麦尔一走,奥斯曼凭着'老穆家姑爷'的身份上位,哈希姆家族(先知本家)不干了:'俺们老穆家正经血脉阿里还在呢,轮得到你倭马亚家的女婿?'就为这,伊斯兰两大派系雏形初现:

什叶派(挺阿里派):气鼓鼓,认定只有阿里及其后代才是正统。

逊尼派(主流派):觉得奥斯曼资历老、人缘好,可以接受。

算得上是"娘家 vs 婆家"的权力之争,这场"娘家舅"和"婆家叔"的争位大戏,愣是掐出了影响后世 1400 年的宗教格局!"

"奥斯曼一上台,开启了'家族企业欢'模式。他最着名的操作,就是大力提拔自家倭马亚的亲戚:

堂弟穆阿维叶(就是当年带头迫害先知的阿布·苏富扬之子),稳坐叙利亚总督,势力一路飙升。

其他倭马亚族人,像分猪肉似的,'咔咔'安插到埃及、伊拉克等要地。"

贞晓兕心想:老奥斯曼这是把"阿拉伯帝国"生生整成了"倭马亚家族有限责任公司"!

"对外,奥斯曼时代战绩辉煌:波斯萨珊王朝被彻底终结,高加索、塞浦路斯尽入囊中。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