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灵异恐怖 > 穿越三国:成为孙权的心尖宠 > 第418章 袁绮绮要写乱世中 “理想” 与 “现实” 的碰撞

第418章 袁绮绮要写乱世中 “理想” 与 “现实” 的碰撞(2/2)

目录

最近的军情奏报,荆州的纷争、益州的动静,像一幕幕画面在她脑中闪过,最终却定格在一段她熟知的 “未来” 里:吕蒙白衣渡江,孙权曹操联手擒杀关羽;刘备怒发夷陵,却被陆逊火烧连营七百里;刘备白帝城托孤后,诸葛亮独撑蜀汉政权,以 “兴复汉室” 为名六出祁山,最终积劳成疾,星落五丈原……

这些早已刻在记忆里的结局,让她握着笔的手微微发沉。

她想再次以 “镇江老辕” 为笔名,将她是思虑化作两篇故事:一篇取名《明知巅峰即陌路,为何不能好好与民生息?》,借文字剖开刘备夺蜀后的执念 —— 明明蜀地初定,百姓亟待休养,却为个人喜怒轻易投入占据,更是借为关羽复仇的名号掀起孙刘之间的那场夷陵战火,最终落得身死国衰的结局。

另一篇,袁绮绮想好好写写诸葛亮:《是思想包袱还是道德绑架?位及人臣却累到死!》,她要写诸葛亮的一生,写他鞠躬尽瘁的赤诚,更想写他背后的困局。

袁绮绮会在故事里揭露:诸葛亮那被后人推上神坛的政治理想,其实从一开始便藏着难以逾越的弊端。

“其一,汉室气数已尽,东汉末年分崩离析数十年,人心早已不向刘,再伟大的个人意志,也难逆历史规律的洪流;

“其二,蜀地本就国力薄弱,他却执意多次北伐,耗尽蜀地的人力、物力与财力,这般 “知其不可而为之”,究竟是为了 “兴汉” 的信念,还是为了践行对刘备的承诺?

“其三,他依法治国、以身作则固然可敬,可蜀地士族本就对 “外来政权” 心存芥蒂,诸葛丞相一味严苛推进,却忽略了人情世故的调和,终究难让蜀人真正归心。”

窗外的桂香漫进书房,袁绮绮想得入神,不时轻轻叹气。

她不知道以后还有没有这样的写作激情,但此刻,她只想借这两篇故事,不仅写下三国英雄的结局,更想写下乱世中 “理想” 与 “现实” 的碰撞 —— 或许,有些遗憾从一开始便已注定,有些坚持,终究抵不过时势与人心。

三更的梆子声从院外传来时,袁绮绮才放下手中的毫笔。宣纸上 墨迹已干,旁边散落着几张写满批注的稿纸,《明知巅峰即陌路,为何不能好好与民生息?》的标题旁,还留着她方才斟酌时画的圈点。

袁绮绮揉了揉发酸的手腕,起身时才觉出深夜的静谧,披上外衫便往卧房走去。

推开房门,屋内烛火依正亮着。

孙权一直在等她回来,也不问她究竟在书房忙了些什么,只是与她商议一事:

“今日子瑜探望关羽归来,话语间提及关羽之女,赞那姑娘不仅通透,还懂大局,倒是个难得的女子……我在想,若能为孙家子弟求娶此女,与关羽结亲,夫人觉得如何?”

与关羽结亲?

孙权还真是有这打算啊?

袁绮绮微微一怔,随即反应过来,与孙权议论这一桩婚事的可能性:“将军是想借联姻化解荆州恩怨?这主意,好。关姑娘曾得诸葛亮夫妇教导,比她父亲明事理。若她嫁入我们孙家,既能让关羽放下戒心,又能让孙刘盟好多一层保障,可比刀兵相向稳妥多了。”

这是理论上的情况。

但实际上呢?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