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灵异恐怖 > 穿越三国:成为孙权的心尖宠 > 第385章 刘璋固庸主,刘备其义也?

第385章 刘璋固庸主,刘备其义也?(1/2)

目录

建安十九年的三月,成都笼罩在一层薄薄的雾气里。

锦江的水带着冷意拍打着城根,浑浊的浪涛里漂着零落的芦苇,像极了这座孤城在战火中飘摇的命运。

城墙之上,益州牧刘璋扶着被炮火熏黑的垛口,指尖抚过砖石上的裂痕,这裂痕里,藏着三年来蜀地百姓的哭嚎。

城外刘备联营早已连成片,从北门的驷马桥一直铺到南门的锦江渡口。

一个月前,诸葛亮率张飞、赵云的兵马沿长江至僰道县,走犍为郡,自岷江而上,与围攻雒城一年的刘备主力会师。一时间,联营的 “刘” 字大旗陡然密集起来,像一片压城的乌云。

更让人心惊的是城北那支骑兵,乃是马超带着西凉旧部来投刘备,战马的嘶鸣日夜回荡在城外,守城的蜀地士兵握着矛戈的手,心中早已浸出冷汗。

“主公,粮仓还能支撑一年,甲士三万尚在,咱们死守到底,刘备未必能破城!” 张肃攥着剑,声音因激动而发颤。城楼上的士兵纷纷附和,甲胄碰撞声里,透着困兽犹斗的决绝。

这位张肃是益州本土士族中的代表人物,生得仪表堂堂,身姿威仪,当年在刘璋麾下任别驾从事时,便以端庄持重闻名。

建安十三年,张肃曾受刘璋之命出使曹操,带着三百蜀兵与各类贡品前往荆州。彼时曹操刚平荆州、驱走刘备,正是意气风发之际,见张肃举止有度、容貌甚伟,颇为赏识,当即辟他为掾属,又破格拜为广汉太守。

这份恩遇让张肃对曹操心生倾慕,也让他在蜀地官场中更添分量。

张肃与弟弟张松虽为手足,性情却大相径庭。张松暗中依附刘备,背叛了益州牧刘璋,意图助刘备夺取益州时,张肃得知消息后,权衡利弊,终究选择了向刘璋告发。

在张肃这样的士人看来,维护现有秩序与自身仕途远比宗族情谊重要。

正是因为张肃的揭发,直接导致张松被刘璋诛杀,也让刘备早期的入川计划险些夭折。张肃的选择,既是对刘璋知遇之恩的 “回报”,也是乱世中士族保全自身利益的现实之举,在蜀地动荡的权力棋局里,留下了特别的一笔。

张肃与蜀兵们力主再战,死守成都,刘璋却没有看他们。

刘璋把目光越过联营,落在城郊荒芜的田垄上。那里曾是金灿灿的稻田,如今只剩被马蹄踏烂的残梗,几个衣衫褴褛的百姓正跪在田埂上,徒手刨着土里的碎谷粒。

“死守?” 刘璋低声重复一遍,声音轻得像雾,“守到最后,这些百姓怎么办?”

刘璋想起三年前刘备入川时,自己在涪城设下的宴席,那时的蜀地还没有烽火,街头的茶馆里满是说书人的笑声。

可自刘备对雒城开战,烽火就没停过 。

雒城的城墙被轰得斑驳,百姓饿毙街头的尸体堵塞了河道;如今成都被围,城中粮草虽足,可巷子里早已见不到孩童的嬉闹,只有妇人捂着孩子嘴的低泣。

“左将军的使者在城下求见。” 亲卫的通报打断了刘璋的思绪。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