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9章 还有惊喜?带路!(2/2)
一群人围绕在一起,似乎是在计算着什么。
似乎是听见有人来了,众人抬起头来。
看见是秦墨,便放下了手中的笔和纸朝着秦墨行礼。
“不必多礼,你们这是在?”秦墨凑了上来,目光注意到了众人面前纸张上的那一道又一道复杂且繁琐的公式。
懂行的,知道这些都是算术题。
不懂的,甚至还以为是什么英语手稿了。
很显然,秦墨也不懂,只认识其中那么一两个力学公式,毕竟术业有专攻嘛。
这时候,苏27技术团队的总工程师走了出来,他姓杨,大家都喊他杨总工。
“陛下,您这可是打了我一个措手不及啊。”杨总工挠了挠乱糟糟的头发。
很显然,他已经好几天没有出实验室了,以至于连个人卫生都来不及处理。
随即杨总工说道:“在推进SU-27建造的过程之中,我们有了一些新点子,这不,大家正在计算可行性嘛。”
“本来想着,先确定是否可行,在向陛下汇报申请研究经费的,结果您先来了。”
“哦?”秦墨来了兴趣。
又有新点子,他就喜欢这样的科研人员。
在图-160建造的的过程之中,就是因为郭明的灵光一闪,于是图-160有了光学隐身的功能。
让秦墨都是一阵惊讶。
这次,苏-27上难不成也要出现什么黑科技?
“说说吧,怎么个事?”秦墨问道。
“这还是得益于郭院长前段时间从749局那边弄到了隐身魔法,并且成功用在了图-160上,有了这个先例,那时候我们就想,SU-27能否也能与魔法结合,弄出一些新功能出来。”
“于是,我们立即联系了749局的同事,两方凑在了一起,这一琢磨,还真有了一些眉目。”
说起这个,扬总工的神情都激动了起来。
很显然,这个发现不小。
秦墨耐心的听着。
杨总工说着,转身从桌面上拿起了两个SU-27的等比例模型机。
从外观上来看,没什么不同的。
但杨总工很快将模型机翻转,露出了底部的真容。
左边一个是原机型的设计,而右边的则是改进之后的设计。
只见,在右边的模型左右机翼的底部,分别取消了一个挂弹点,但却增加了两个淡蓝色的菱形矩阵。
矩阵内部,还篆刻有独特的魔法纹路。
“原本的SU-27,有十个挂弹点,可以搭载十枚导弹,分别位于机身和机翼的下方,但改进后的型号取消了左右机翼各一个挂弹点,将载弹量降至八枚,然后增加了这个全新的魔法阵纹。”
“我将其称之为,反重力装置。”
“等等?”秦墨原本听的津津有味,但‘反重力’三个字一出,秦墨就有些绷不住了。
“什么玩意?”他又问了一遍。
“反重力装置!”苏总工确定道。
“是我理解的那个,能无视重力的意思?”秦墨真的惊讶到了。
“是的,陛下!”苏总工紧接着介绍到:“在魔法的概念之中,有一种魔法很有趣,神圣魔法帝国的人称其为漂浮魔法,虽然很低级,但在魔阵的刻画之上,却格外复杂,效果也只能让人凌空漂浮起来,无法飞行,也没有什么战斗力,所以并不被魔法师们青睐。”
“但在我看来,这却是一种极为强大,且不可思议的魔法。”
“我们和749局的人们模拟过该魔法的效果,发现这不单单是让人飘起来那么简单,而是从某种角度上消除了引力的影响,因此才能让人做到凌空漂浮的效果。”
“这就很不可思议了,正如同人类能够脚踏实地,苹果会从高空坠落,这些现象的本质,都是因为重力的存在,而重力的本身就是引力,当一个物质质量越高,引力就会越大,类似于将人或者物体吸在地面上。”
“想要逃脱引力的束缚,以我们的世界观来看,只能靠推或者是拉,如同火箭助推器,飞机发动机,都是如此依靠推力来让物体起飞,直至达到引力的临界点,于是火箭就能冲出地球。”
“这种方法,便是正面对抗,在和引力掰手腕,没有足够强大的推力,那永远都会被引力束缚。”
“而如果消除了引力的影响,物质自然能够漂浮起来,这时候再外加发动机的推力,战机立即就能爆发出超乎想象的速度。”
“而魔法,恰巧就能做到这一点,这也是它不可思议的地方。”
“不过可惜的是,经过我们多次的实验,发现该魔法无法做到完全消除引力的影响,仍旧有局限性,也许魔法也不能违抗宇宙的基本定理,但哪怕只是消除了一部分的引力,对于我们来说仍然有巨大的作用。”
“该魔法阵的大小强度不同,抵消的引力大小也不相同,刚刚我们便是在计算相关的具体数据,以便能够搭载在SU-27之上。”
说到这里,杨总工指了指改进后的SU-27模型左右机翼底部的菱形矩阵:“这便是漂浮魔法的魔法阵纹,能够让战机实现垂直起降,凌空悬浮,高速急停,瞬时转弯,超高音速等众多颠覆物理认知的性能。”
“这其中还有许多难点,最主要的便是对引力的精准把控,苏27满载重量三十三吨,整体机身布局有限,能刻画的魔阵大小也是有限的,经过严密计算,想要带动三十三吨重的苏27,至少也得牺牲一部分机身表面空间。”
“如此一来,苏27至少也能实现垂直快速起降,以及凌空悬浮的功能。”
“至于高速急停,瞬时转弯等机动性方面的优点暂时还不能实现,毕竟在超高速飞行的时候,是有强大的惯性,急停的瞬间,机体材料承受不住,里面的人可能也承受不住,这些都是需要攻克的难点。”
“还有超高音速飞行,正如我之前所说,以苏27的发动机为例子,最高时速能达到2.3马赫,当引力的作用被抵消了之后,同样马力的发动机,苏27的速度甚至能超过五马赫!”
秦墨愣愣的听着杨总工的介绍,仿佛世界观都被颠覆了一般。
他是真的被震撼到了。
回想了一下刚刚所接收到的知识,秦墨提出了一个可能:“这东西不仅仅能用在战机上吧?或许还能用在导弹之上,利用反重力的特性,做出违反物理学定律的导弹弹道,并且刻画在导弹末端,能否提升末端速度?”
“可行,但材料方面还需要突破,至少现如今我们没有如此强度的材料。”
“而且,这其中的计算量很大,我们的计算机技术也要突破才行,依靠现如今的计算机技术能弄出来改进版的苏27已经是极限了。”
计算,与材料。
秦墨轻轻的点了点头:“有困难不怕,只要努力,终究有办法攻克,怕的是连努力的方向都没有。”
杨总工闻言也是赞同的点了点头,
其实科学瓶颈很多时候就是如此。
怕的,不是有多难,而是不知道该向什么方向努力。
“陛下,您来的正好,为了测验我们的想法,前段时间按照苏27的设计图纸做了一个等比例的模型,只要将配重拉到三十三吨就能模拟真实的战机具体情况,以此来测试反重力装置的可行性。”
“现在模型就在仓库里停着,749局的同事们这几天都在加工魔阵细节,今天就能测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