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5章 衣锦还乡,荣归故里(2/2)
在正厅之中,谢府全族再次向杨过和婉贵妃行大礼,正式确认了这君臣兼姻亲的关系。
杨过也以人皇的身份,对谢家养育出如此优秀的女儿表示了赞许,并给予了丰厚的赏赐。
包括金银锦缎、古玩字画等等,再次彰显了皇恩浩荡。
接着便是盛大的接风宴席。
宴席设在谢府最大的花园之中,早已准备了数日,山珍海味,水陆毕陈,觥筹交错,极尽奢华。
杨过与谢道清自然居于主位,黄蓉等众女分坐两旁。
她们的到来,使得这场宴席不仅仅是接风,更成了一场展示皇家气象与贵妃荣光的盛会。
谢府族人及当地显要作陪,人人脸上都洋溢着与有荣焉的激动与荣耀。
席间,自然少不了歌功颂德,以及精心安排的歌舞表演,气氛既庄严,因皇权的存在而无人敢放肆。
又隆重,因这极致的荣耀而充满了欢庆的热烈。
整个接待过程,从入城到入府,从行礼到宴饮,每一个环节都经过了反复的演练与精心的安排。
力求在庄严的礼仪框架内,展现出对圣驾与贵妃凤驾最隆重的欢迎。
将谢道清此次“荣归故里,衣锦还乡”的荣耀,推到了一个极致。
谢道清那曼妙的身姿在华服的包裹下,始终是所有人目光的焦点。
她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都牵动着在场所有人的心,完美诠释了何为“一朝选在君王侧,家族荣光万丈长”。
而杨过与众多绝色妃嫔的同时驾临,更是将这份荣耀渲染得前无古人,后难有来者。
三日的时光,在谢府极尽的尊荣与热闹中飞快流逝。
盛宴终有散时,辞别的时刻已然到来。
谢府上下,尤其是谢道清的父母,虽万般不舍,但深知女儿身份已非寻常。
能得此三日团聚,已是天大的恩典,不敢再有更多奢求。
他们含着热泪,率领全族,再次以最隆重的礼节,跪送圣驾与贵妃娘娘凤驾。
杨过继续带着众女曼妙婀娜的身姿再度启程,前往李清照家。
那辆豪华的马车再次启动,在禁卫军的护卫下,离开了已然成为当地传奇的谢府,驶上了新的旅程。
车厢内,众女的身姿依旧婀娜曼妙,经过三日的休整,更显容光焕发。
谢道清脸上带着心满意足与些许离愁,倚靠在杨过身侧,那婀娜柔韧的身体传递着依赖。
而李清照,随着家乡的临近,心情也愈发期待与激动。
她那清丽绝伦的脸庞上泛着动人的光彩,纤细的手指不时无意识地整理着衣襟,高挑优雅的身姿在微风中微微挺直。
一路上又是游山玩水。
车队依旧不疾不徐,充分享受着这难得的逍遥时光。
他们曾驻足于一片烟波浩渺的大湖之畔,看碧波万顷,水天一色。
众女在湖边嬉戏,裙裾被湖风吹拂,紧拢着身体,描绘出她们或婀娜或纤细的腿部线条。
黄蓉甚至怂恿着会水性的姐妹,如洪凌波、郭芙等,在浅水处畅游了一番。
那在水中若隐若现的动人身姿,以及出水时湿衣拢身所展现的惊心动魄的曲线。
引得杨过朗声大笑,目光中满是欣赏与爱怜。
他们也曾在一条历史悠久的古栈道上漫步,感受着岁月的沧桑。
小龙女白衣飘飘,行走在险峻之处宛如凌波微步,那清冷孤绝的身姿与古老的环境相得益彰。
冯衡则与李清照探讨着崖壁上的古人题刻。
两位才女的身影在夕阳下拉得很长,充满了知性的美感。
大概十天之后,众人来到了李清照的家。
这十日的路程,充满了诗意、欢笑与温情,仿佛一场漫长而美好的梦境。
、
与谢府所在的繁华城池不同,李清照的家位于鲁南章丘,一处更为清幽、充满人文气息的地方。
车队驶入章丘地界,气氛与谢家时有所不同。
少了几分商贾之家的豪奢铺陈,却多了几分书香门第的清雅与庄重。
道路同样经过了修整,干净整洁,路旁迎接的百姓,眼神中也更多了几分对文采风流的敬仰。
李清照家虽然不像谢道清家那样大户人家,但家境也还不错。
李府是一座典型的文人雅士宅院,白墙黛瓦,庭院深深。
虽无谢府的雕梁画栋、极尽奢华,却自有一股清幽古朴、藏书万卷的底蕴和气派。
府门之上,悬挂的是御赐的“状元及第”和“文华阁大学士府”的匾额,金光闪闪,彰显着主人非同一般的身份。
李清照高中状元,千古第一位女状元,又是贵妃,此等最贵身份回到家,简直不要太豪横。
这“豪横”二字,在此处并非指财势的张扬。
而是一种凭借绝世才华与无上荣宠所带来的、足以撼动传统、光耀千古的磅礴气势。
一位女子,先是凭借真才实学力压群雄,成为千古第一位女状元。
被陛下钦点入职文华阁,紧接着又被册封为清贵妃,享从一品俸禄,如今更得人皇陛下亲自陪伴还乡。
这等际遇,这等荣耀,已非寻常的“衣锦还乡”可以形容。
这简直是开千古之先河,立万世之楷模,其风头之劲,意义之深远,足以载入史册,流芳百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