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重生 > 七零农村大旱,我家挖出地下暗河 > 第847章 打破常规

第847章 打破常规(2/2)

目录

这个规定一出,不少工人顿时苦不堪言。

他们一直都是独立完成一整套衣服的制作,从裁剪到缝纫再到收尾,全程自己把控,质量心里有数,如今工序拆分后,自己只负责其中一小部分,总觉得干活少了,工资肯定也要跟着缩水。

还有些老工人习惯了传统做法,对这种“打乱重来”的模式十分抵触,私下里不少抱怨,觉得张建国瞎折腾。

可让大家没想到的是,这套生产流程仅推行了两天,工人们就陆续发现了其中的妙处。

这些工人常年和针线布料打交道,接过分配的工序,一看布料材质、尺寸要求,就知道该怎么处理,加之负责的都是单一环节,反复操作下来越发熟练,干活效率大幅提升,成品也做得又快又好。

许多人明显感觉到,之前生产的衣服因为每个人手艺不均,质量时好时坏、参差不齐,而这几天产出的衣服,每道工序都经过专人打磨,针脚工整、细节到位,质量明显高了一大截。

产量方面更是惊喜不断:以前工人在机器前要频繁更换工具、核对尺寸、切换工序,光准备工作就要花不少时间。

如今专注于单一环节,省去了所有繁琐的切换步骤,所有时间都用在实际生产上,短短两天,衣物产量就比之前提升了百分之二三十。

更让大家意外的是,那些原本手艺不熟练、只能打打下手的工人。

如今分到了简单的基础工序,不用再面对复杂的全程制作,压力小了不少,操作起来越发顺手,渐渐找到了自信,做得又稳又规范。

张建国每天都关注着生产数据,看到产品质量和产量双双大幅提升,心里十分高兴,当即让会计准备了红包,给厂里每个人都发了一块钱的红包作为奖励。

要知道在那个年代,一块钱能买不少东西,工人们拿到红包,脸上都乐开了花,对这套新流程的抵触情绪也消散了大半。

张建国对试运行效果十分满意,原本他计划试行一个月再做决定,如今见成效如此显着,便直接拍板:今后纺织厂正式采用流水线生产模式。

裁剪组专门负责布料裁剪,缝纫组专攻各部位缝纫,缝补组处理细节修补,钉扣组负责钉扣锁边,各小组完成半成品后,统一传递给下一个环节,层层衔接、环环相扣,最后就能产出各部位都完美无瑕的成品。

之前那些抱怨张建国没事找事的工人,此刻也彻底折服于这套方法的巧妙。

不仅能让每个人发挥所长、提升效率,还能快速找到生产瓶颈。

哪个部门进度慢,要么是人手不足,要么是操作不熟练,要么是有人消极怠工,针对性解决即可。

而且薪资核算也变得简单透明,各小组每天记录组员的工作量和成品合格率。

月底按实绩核算工资,多劳多得、公平公正,谁也没有怨言。

工人们纷纷围拢过来,笑着对张建国说:

“老板,还是你有办法!这流水线真是好东西,我们干活顺心,挣钱也明白!”

大家一致同意长期采用这种生产方式。

张建国心中十分欣慰,随后开始安排后续工作。

把服装厂的日常管理交给了稳重靠谱的刘强,嘱咐他全权负责原料采购、设备维护和厂区各项事务。

让头脑灵活、擅长与人打交道的张云,和经验丰富的柳三搭档,全权负责产品销售、客户对接和市场拓展。

在众人的齐心协力下,张建国的服装厂很快就步入正轨,订单源源不断,生产有条不紊,经营得有声有色。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