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1章 在他这里,能用钱砸开就不算壁垒(1/2)
剪完城西“务本学堂”的彩,柳叶回到柳家别院时,天色已近黄昏。
细雨早已停歇,晚霞给湿漉漉的庭院镀上一层暖金色。
城里的喧嚣被院墙隔绝了大半,只余下几声归巢的鸟鸣和风吹树叶的沙沙声。
他站在廊下,深深吸了口气,带着雨后草木清香的凉意沁入肺腑,洗去了一天的浮尘。
用过简单的晚膳,陪李青竹和小囡囡在灯下玩了一会儿,看着女儿咿咿呀呀地学着认他下午教的那几个字,柳叶心里那点因褚遂良即将到来而产生的微妙情绪也淡了些。
一夜无话,睡得很沉。
第二天清晨,雨后的天空格外澄澈。
柳叶在书房里摊开了一张绘制精细的高句丽地图。
这张图比军中通用的更为详尽,上面用不同颜色的细线标注了主要的河流、山脉、城池,甚至一些重要的村镇、矿点和已知的港口。
他的手指沿着鸭绿江缓缓移动,最终停在了高句丽东海岸线的几个点上。
李世民承诺打下高句丽后给他一块封地,这块地怎么选,关系到他未来几十年的布局。
内陆的肥沃土地固然好,但柳叶的目光,牢牢锁定了那几个能停泊大船的天然港湾,尤其是标注着“不冻港”字样的地方。
“高句丽这地方,冬天能把人冻僵,没有不冻港,船队一到冬天就趴窝,还谈什么海贸?”
柳叶自言自语道。
他拿起手边的炭笔,在那几个关键的港口位置重重画了圈。
许敬宗进来时,正看到柳叶对着地图凝思。
他手里拿着几份刚收到的岭南快报。
“公子,岭南分行最新的信报。”
许敬宗将信报放在柳叶手边。
柳叶没急着看信,直接问道:“岭南那边的造船厂,进度如何?能造正经的海船了吗?”
许敬宗脸上露出一丝苦笑,摇了摇头道:“公子,还是老问题,造些跑内河、近海的货船渔船没问题,但要造能顶住远海风浪的大海船,差得远。”
“关键是缺人,缺真正懂行的大匠。”
“那些能造海船的图纸和工艺,都牢牢攥在朝廷将作监和工部手里,民间船厂根本接触不到。”
柳叶的手指无意识地在桌面上敲了敲,眼神锐利起来。
“买!花多少钱都行。”
“让岭南分行,不,你亲自去办。”
“找门路,跟将作监或者工部能说得上话的人接洽,直接买图纸!”
“告诉他们,竹叶轩愿意出高价,只要能拿到真正能造远洋海船的图纸,价钱好商量,物超所值。”
柳叶的语气斩钉截铁。
技术壁垒?
在他这里,能用钱砸开就不算壁垒。
“明白了,我尽快派人去长安走一趟,疏通关节。”
许敬宗立刻领会了柳叶的决心。
他知道自家这位大东家对海洋的野心有多大,这图纸是必须拿下的钥匙。
“这事抓紧,图纸到手,立刻在岭南和江南物色合适的地方,筹建我们自己的大海船船厂。”
柳叶停顿了一下,目光又回到高句丽地图上。
“封地的事,我心里大致有谱了,东海岸那几个深水良港,尤其是不冻港,必须拿下来一个。”
“有了港口,有了船,辽东、新罗、百济、倭国,甚至更远的地方,才能连成一片。”
他指着地图,手指划出一个半圆,勾勒着他心中未来的海上商路。
...
接下来的几天,日子似乎又回到了之前的节奏。
城里的重建热火朝天,竹叶轩旗下的新铺子一家接一家开张。
柳叶带着褚彦甫,又出席了几次剪彩活动。
褚彦甫经过这段时间的历练,已经相当顺手。
柳叶只需要一个眼神,他就能立刻明白该做什么。
柳叶看在眼里,对这个年轻人也多了几分满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