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武侠修真 > 四合院:带着大棚在六零当采购员 > 第630章 江南水乡,好地方!

第630章 江南水乡,好地方!(1/2)

目录

因为骑着自行车,孙林也没带陈勤勤往远处跑,依然选择的什刹海。

什刹海也算是孙林的老钓点了,虽然一直没有什么大的收获,但空军的次数却也很少。

来什刹海找个地方窝一天,怎么也能带几条小杂鱼回去,今天带着人过来钓鱼,总不能收场的时候太丢人...

俩人到达什刹海的时候,放眼望去已经有好些人已经钓上了。

其实也正常,这大周日的,而且天气还这么好,出来遛遛弯钓钓鱼最合适不过!

以往孙林来的时候那只是老人多,今天这周围大人带着孩子一起的也有不少。

当然了,孩子嘛大部分也没那个个耐心,基本都是大人端着鱼竿,孩子在旁边闹腾。

停下自行车,孙林瞅了个方向,“走去那边!”

“好!”陈勤勤应了声

说着又伸手道:“鱼竿我来拿吧,也不重!”

孙林闻言把鱼竿给卸了下来交到陈勤勤手上,“今天咱们给这新鱼竿开开光!”

陈勤勤看了看手上的鱼竿,就觉得挺新奇。

陈勤勤以前是钓过鱼的,但很少,都是在老家跟着陈朝周后头当个小跟班。

但因为很久没钓过鱼,所以她也不知道是如今的鱼竿都像孙林这两根,还是说这两根特殊一些。

看着这一节一节,总共得有十来节的竹制鱼竿,陈勤勤好奇道:

“现在的鱼竿都这么轻便了吗?”

“我还记得以前我爹那鱼竿就是一条整的细竹子,每一次钓鱼都让我扛着跟在后头。”

一听这话孙林笑着问道:“稀奇啊,你还钓过鱼呢?”

“那可不!”陈勤勤高兴的甩了甩头。

“别忘记我们扬州那也是江南水乡,是烟雨江南!”

“我们那鱼可多了!”

“但凡夏天雨水大一些,只要一晚的功夫农田就得开口放水。”

“我还记得小时候,那时候还住在乡下,只要我爹和爷爷晚上出去一趟,回来的时候家里就能多出不少鱼。”

看着此时有些嘚瑟的陈勤勤,孙林笑着点了点头。

扬州,好地方!

接着便又问道:“知道江南水乡除了烟雨江南还有些别的说法吗?”

“啊?”陈勤勤一愣

随即便摇了摇头,都说烟雨江南、烟雨江南。

“不都这么叫吗?”

孙林推着车和陈勤勤往目的地走去,边走边说道:

“这江南水乡是一个泛指,如今当属烟雨江南的说法最是盛行,但其实细分起来,地方和地方还是有些不一样的!”

“比如你们烟雨江南的说法其实是一种江南地区特有气候景观的诗意表达,其意象最早可追溯到唐代杜牧的《江南春》。”

“其中提到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到了元代呢,又有虞集在《风入松?寄柯敬仲》写到“杏花春雨江南”,更是进一步勾勒出江南烟雨的美丽画面。”

“这些都能表明烟雨江南的概念其实很早就有了。”

说着孙林看了一眼女孩笑道:“但有些诗人画家却是给出了不同的解释,认为江南区域有些地方或许用别的意境词语表达则更为合适。”

“宋代诗人刘敞便在《微雨登城二首》写到浅深山色高低树,一片江南水墨图,我认为说的就挺好。”

“特别是徽州的一些古村落,虽然很是破落,发展速度也远不及其他地区,和扬州、京城这些地方更是无法比,但当地的山水映衬着白墙黛瓦的徽派建筑,处处都散发着独有的水墨气息。”

“我个人倒是觉得这句诗用在徽州皖南地区就更合适,称做水墨江南也不为过。”

“还有一些别的地区,虽然都被叫做烟雨江南,但其实差距还是很大的。”

此时拿着鱼竿跟在孙林身边的陈勤勤,抬头看着在那侃侃而谈的男孩,眼里满是惊喜。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