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2章 担干系(2/2)
情势如此危急,容不得有一丝闪失。
于康行事周全,往往能料敌先机,奈何他现今随军讨虏,身在数千里之外,万一真有祸事发生,鞭长莫及。
于家的安全,柳媚儿实不敢冒一丝险。
柳媚儿本就不是只心系儿女情长的俗女子,不然也当不得这大掌柜之名,压的一干须眉男子尽低头。
她深知事情缓急,也素来能立下决断。
她虽在于康和她感情一事上,心中有过多番纠结磨搓。
甚至连月以来,她每每念及于康,心中便无端起了愁怨,还曾因多次梦到于康大婚,新娘不是自己而夜里常常惊醒。
她怕……
她也怨……
可当她看到裘老四取出于康离开京师前留下的书信,和对她的安排,她心中最后那份委屈也终于完全释怀了。
心里也终于有了答案。
这答案……!她只埋在心底,便是对取书信给她的裘老四,她也一字未提。
其实,杨士奇本不用说那些让她承诺不入于家之门的话。
她本也已经断了此念。
甚至于谦来后,她出来面见。心里想的依然是于康离开京师前,对她说的那句:
“父亲不屑阴私诡谲之行,但如今身处京师这个污泥浊场,自与在地方时不同。且看父亲不惯的,又多是善于此道的人物,就怕暗箭难防啊!”
柳媚儿想的很简单,万一真的出了什么事,哪怕出动京师所有人马,也要先将人送走再说。
可若是于谦自此有了防备之心,万事隐瞒,万一事到跟前,晚了一步,到时自己如何向于康交代?
她今日出现,惟有一愿,消除这份隐患而已。
至于和于康的事……!
只当与他今生无缘……做同志吧!
……
且说柳媚儿见杨士奇变了颜色,似有发作之势。
加之于谦语中又有误会。
柳媚儿哭笑不得,她知道于谦说的是小婵。便解释道:
“家姊故去之时,留有一女,乳名小婵。我与小婵曾经被贼人追逐,是令郎和一位江湖朋友碰巧遇上,赶走贼人,救了我们,故此小婵喊令郎一声‘小叔叔’。”
杨士奇脸上发作之色缓缓退去。
于谦却皱眉道:“这是什么时候的事?”
“四年前吧!就在晋地太原府,那时大人巡抚晋、豫。”
“四年前……?所以这些年,姑娘一直在京?不知姑娘做何营生?家中可还有其他亲人?”
柳媚儿哪里听不出,于谦是在怀疑,这些年是她在替于康打理一些京中事务。
不过她早就有了应付的答案,便真假参半的说道:
“小女当年与令郎遇上,本就是要赶赴京城打理生意,家中亲人,就只有小婵一个了,至于营生……”
柳媚儿说到此处,慢慢低下头。
片刻后,复又抬起:“大人可曾听过「擎荷楼」?”
于谦皱眉,也觉得似乎听过这个名字,却又一时想不起来何时何地听过,就转头看向杨士奇。
杨士奇摇头道:
“就是花巷里,一座有名的销金窟。那里鱼龙混杂,倒确实是各方发散消息的好地方。尤其是这座「擎荷楼」,还有个内楼和外楼之分,听说那内楼,是个什么邀请制,有些神神秘秘的,专事结交显贵豪绅。加之这「擎荷楼」背后东家来头不小,没什么人敢轻易招惹,隐隐有花巷第一楼的势头。只是听闻前些日,那楼里的大管事突然辞去管事之位,自此不知所踪!哎……!我也是才知道……!”
柳媚儿仍低着头:“小女柳媚儿,便是「擎荷楼」之前的管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