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5章 白杨的想法,震惊所有人(1/2)
整个会议室,落针可闻。
白杨没有说任何开场白,也没有搞什么铺垫,他的目光平静而锐利,仿佛能穿透每个人的内心。
“今天召集大家来,是想宣布一件事情。”他顿了顿,给了在场众人一个消化和准备的时间。
“我决定,对研究所进行一次全面的、结构性的改革。简单来说,就是‘分流’。”
“分流?”
这两个字像一颗深水炸弹,在平静的会议室里轰然引爆。
短暂的死寂之后,整个会议室瞬间炸开了锅。
“嗡——”
压抑的议论声如同潮水般涌起,原本庄严肃穆的气氛荡然无存。
所有人都交头接耳,脸上写满了震惊、不解,甚至是惶恐。
“分流?什么意思?要把我们分到哪去?”
“好端端的,为什么要搞分流?”
“所长这是什么意思?难道是上面有什么新的政策变动?”
航空发动机设计室主任老李,眉头拧成了一个疙瘩,他下意识地看向身边的飞控系统研究室主任张工,两人眼中都是茫然。
他们这个年纪的科研工作者,最怕的就是“变动”,每一次变动,都意味着无数的不确定性。
而另一边,计算机体系架构研究室的赵教授,这位从国外回来没几年的年轻学者,眼中却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兴奋光芒。
他的部门,如今在整个研究所里技术最前沿,成果也最显著,如果能独立出去……那岂不是意味着一片更广阔的天地?
高兴与担忧,机遇与挑战,两种截然不同的情绪在会议室里交织、碰撞。
高兴的人,看到的是一个崭新的平台,是更大的自主权,是梦寐以求的晋升空间和职位提升。
一个独立的研究所,意味着会多出所长、副所长、各个科室主任一大堆领导岗位,谁不眼热?
而担忧的人,则更多的是一种对未来的迷茫和对现状的依赖。
他们心里比谁都清楚,研究所之所以能在短短几年内,取得如此多石破天惊的成就,核心靠的是什么?
不是靠他们这些国内顶尖的大拿,也不是靠国家倾斜的资源。
靠的,是坐在主位上那个年轻得过分的所长——白杨。
遇到技术瓶颈了,去找白所,他总能从一个匪夷所思的角度,给出一条让你茅塞顿开的解决思路。
项目方向走偏了,去找白所,他三言两语就能帮你拨乱反正,重新回到正确的轨道上。
缺经费了,缺设备了,只要白所一个电话,部里、院里,甚至更高层,都会一路绿灯。
白杨,就是这个研究所的定海神针。
一旦分流出去,成立了独立的研究所,名义上是升格了,可实际上,也等于离开了白杨这棵大树的庇护。
以后再遇到啃不动的硬骨头,还能像现在这样,随时随地去敲响所长办公室的门吗?
没有了白所的指点,光靠自己这些人,真的能继续高歌猛进吗?
很多人心里,都打上了一个大大的问号。
白杨静静地坐在主位上,看着下方众人的百态,他没有出声阻止,也没有试图去解释什么。
他知道,必须给他们足够的时间去消化这个爆炸性的消息,去宣泄、去讨论。
堵不如疏,强行压制,只会让疑虑和不安在私底下发酵,那才是真正的隐患。
会议室里的议论声持续了足足有十多分钟,才渐渐平息下来。
不是他们讨论完了,而是该说的都跟身边的人说了,现在,他们需要一个官方的、权威的解答。
所有人的目光,再次不约而同地聚焦到了白杨身上。
终于,还是老李第一个站了起来。
他扶了扶眼镜,作为所里资历最老的一批元老,这个时候他必须站出来,问出大家心里最关心的问题。
“白所,”老李的声音有些沙哑,但中气十足,“我想代表大家问一句,这个‘分流’的决定,是……上面的意思,还是您自己的意思?”
这个问题问得极有水平。
在场的都是人精,一听就明白了其中的深意。
如果是上面的意思,那就意味着这是组织的安排,他们无话可说,只能执行。
但同时也说明,白杨的权力可能被架空,或者说,有人眼红研究所这块大蛋糕,要来摘桃子了。
但如果是白所自己的意思……那就更让人想不通了。
这不等于自断臂膀,自削权力吗?
放眼全国,谁不希望自己手里的权力越大越好,摊子铺得越大越好?
哪有主动把自己的地盘分出去的道理?
所以,这个问题一出,整个会议室再次安静下来,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等待着白杨的回答。
这关系到他们对整个事件性质的判断。
白杨的目光落在老李身上,赞许地点了点头,他知道老李这么问,其实是在担心自己。
他没有丝毫犹豫,语气平淡却坚定地回答道:“是我的意思。”
这句话一出来,会议室里响起一片倒吸凉气的声音。
真的是他自己的意思!
不等众人从震惊中回过神来,白杨继续说道:“我知道大家有很多疑问,今天这个会,就是给大家答疑解惑的。有什么问题,现在都可以提出来。”
他的话音刚落,一只手立刻举了起来。
是新材料研究中心的王主任。
“白所,我想问一下,分流的标准是什么?哪些部门会分出去,哪些部门会留下?是按照项目成熟度,还是按照人员规模?”
这个问题,直接切中了要害。
谁走谁留,是每个人最关心的事情。
白杨似乎早有准备,他拿起桌上的一张稿纸,看了一眼,说道:“分流的标准,主要有三条。”
“第一,技术体系已经基本成熟,能够独立承担国家级重大科研项目。”
“第二,已经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上下游雏形,具备自我造血和市场化运作的潜力。”
“第三,拥有结构合理、能够独当一面的人才梯队。”
他抬起头,目光扫过众人:“按照这个标准,我初步的设想是,航空航天相关的几个研究室,可以整合起来,成立‘神州航空航天技术研究院’。”
“计算机和网络相关的部门,可以整合成立‘神州信息技术研究院’。”
“新材料中心,可以扩编为‘神州先进材料研究院’。”
“至于剩下的基础理论、精密仪器以及一些交叉学科部门,将继续保留在应用技术研究所的框架内,作为未来新技术的孵化器和总技术支持平台。”
这番话说得条理清晰,逻辑严密,显然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众人听完,心里大概都有了数。
航空、计算机、新材料,这三大块确实是目前研究所里最庞大、成果最显著的部门。
王主任听完,点了点头,坐了下去,但脸上依旧带着思索的神情。
紧接着,计算机体系架构的赵教授站了起来,他比较年轻,说话也更直接:“白所,我关心两个最实际的问题。”
“第一,分流出去之后,经费怎么算?是跟现在一样由所里统一拨付,还是我们得自己去部里、去科委跑项目、要经费?”
“第二,我们现在正在进行的所有项目,相关的技术专利、数据资料,能否完整地带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