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4章 会试(2/2)
不一会儿,决定所有举人三年努力会不会化为泡影的时候到了。
云板声次第想起,“嗵嗵嗵”沉闷的炮声在响彻整个京师。
身为内阁次辅的唐胄,虽然在阁中总是以好好先生的样子出现,但在此时的至公堂上,他脸上露出不怒自威的表情走下堂来,随即面向悬挂在至公堂内的弘文帝亲笔《求贤诏》匾额行三叩礼。
众人见状,连忙跟在他的身后纷纷跪下。
待三叩拜完,唐胄起身接过旁边官员递来的黄绫圣旨,用介于诵读与吟诵之间的官话唱道:
“奉天承运皇帝制曰:兹值乙巳大比之期,尔天下举人其各展经纶,务求敦本务实之学。毋蹈奇僻,毋袭陈言,朕将亲览廷试卷,以待非常之才。钦此。”
念完后,他小心翼翼将圣旨合起交给旁边,之后又有一名官员躬身上前,身后鱼贯跟着若干民夫,这些人挑着一个个箱子,箱子全都贴着封条。
唐胄淡淡道:“监试官验封。”
此刻,都察院出身的官员出列,将那些民夫所挑的箱子一一查看,甚至还将每一个箱子的箱底都看了,见没有异常之后道:“回禀总裁大人,弥封完好,可以开箱。”
唐胄大手一挥:“开箱,发第一场七题。”
很快,云板声再次响起,陈凡正坐在号舍中无聊,这天还是初春,北京很是干冷,他一个南方人,这时只觉得手脚有些冰凉,有心想要活动活动,但对面那孩子大小的号军,眼睛瞪得像是铜铃,就好像他动一根手指都有作弊嫌疑似得。
正焦躁呢,那边云板声响起,陈凡知道,这是要发卷子了。
果然,不一会儿,在各监试官的陪同下,终于,会试开始放卷了。
当陈凡接过卷子时,赶紧打开,不然再跟木雕似得,他感觉自己手指都要僵了。
打开卷子,老规矩,跟乡试一样,都只考七篇八股文。
陈凡迫不及待看向首艺,却听见不远处早发卷的地方已经传来了叹气声。
再看卷子,却见上面写着《故大德必得其位
笃焉》
这个题目出自《中庸》的第十七,是孔子对舜帝的评价。
原句是“故大德必得其位,必得其禄,必得其名,必得其寿,故天之生物,必因其材而笃焉……”
意思就是具有崇高品德的人,必然会获得应有的地位、俸禄、名声和长寿;上天生养万物,必定根据其资质而厚待之,能够成材的就加以培养,(不能成材的就让它淘汰)。
陈凡看到这,一下子就明白刚刚的叹气声是为什么了。
首先别以为这年代的举人,真就跟陈凡一样,将所有的经典和传注搞得滚瓜烂熟,就比如这题,中庸题陈凡是统计过的,在历年会试中,出现的频率只有一成多一些。
很多考生跟现在人一样,也是会押题的,这一来,估计就有不少人要失望了。
还有这题若是要破题,在陈凡看来,要紧紧扣住“大德”,也就是舜帝与“笃焉”(资质)这两点,但是朱熹在《四书大全》中对于这里只说了四个字“福德一致”,并没有解释大德和“笃焉”之间的逻辑关系。
这么一来,就让那些死读书,读死书的人倒了大霉了。
而且,在陈凡看来,要想写好这篇文章,需要引用《尚书·禹典》证“德”;需要引用《周易·系辞》证“位”;《孟子·告子》证“材”。
但按照朝廷规定,标准答卷只有五百字,需要引用那么多经典,文章结构极端容易失衡。
但别人作不出,不代表陈凡作不出,而且陈凡不仅要作,还要作出一篇自八股创立以来,最新、最奇、最变,还最复古的文章来。
你唐胄不是喜欢新玩意儿吗?
给你,一次给个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