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科举放牛班,童生夫子教出进士三千 > 第572章 你不会是那个谁吧?

第572章 你不会是那个谁吧?(1/2)

目录

其实举人进京并不像电视剧里拍的那样,找个青楼,喝点小酒,看点小书,等到考试时间一到,人去就行。

这其中手续非常繁杂,规矩也很多。

首先,陈凡去了东交米巷(东交民巷)礼部贡院,在这里,朝廷为了应考举人,已经设立了举人挂号所。

陈凡向挂号所里的礼部官员递交了原籍州县出具的起送文书。

这是为了证明他举人身份的重要文件。

其次,还要递交结保文书。

跟小三试一样,会试同样要五人结保。

只不过,五个人分别是参考的五名举人。

陈凡这点根本不用操心,有徐述、陈轩、郑应昌在,韩辑又帮他找了个名叫秦宣的如皋举人,一起做了五人互保的手续。

举人挂号所的书吏在核对陈凡的相貌、笔迹之后,很痛快的给他颁发了“入闱执照”

这东西也是用桑皮纸制作,一张纸中间盖了骑缝章,然后一分为二,考生与贡院各执一半,用来入场时核对。

至于内容,则比乡试还要复杂。

首先是基本的姓名、籍贯和体貌特征。

然后还有科举功名,比如哪一省哪一科乡试第几名。

接着是编号,就是乡试时考试的座位号。

还有会试考试的场次介绍,比如第一场《四书》义三篇等等。

接下来,罗列五举人互结中,同考举人的姓名,以及无“匿丧”、“枪替”等弊。

这样,才是一份完整的举人应考会试的“准考证”。

办完了准考证,陈凡妥帖收好后,马不停蹄便赶往了顺天府。

在顺天府,凭着刚刚搬下来的“准考证”,朝廷会给予两项福利。

一是凭执照可以去大兴县衙领取“举人廪粮”,在京三月,每月六斗。

对于家庭困难的人家来说,这可是一笔大钱。

第二项则是可以办理入住朝廷专门提供给进京赶考举人的“举人馆”。

不过据说那地方很是腌臜,就算是揭不开锅的举人也是不愿意去住的。

当然,考到举人,在大梁已经不可能揭不开锅了。

陈凡其实不缺这每个月的六斗米。

但一是该省省该花花,白给的福利不要,没有这道理。

二是一般到顺天府衙门报道时,知府大人当然不会亲自接见,但佐贰官或者幕友还是会出来见一见的。

这样将来在顺天府若有什么事,来这里走动走动,便也方便得多。

这一任顺天府知府出身四川叙南卫,军籍,姓茅名宰,字叔望。

听说是南直隶去年乡试解元来了,他竟然亲自接见了陈凡。

二堂中,茅宰并没有摆官员的架子,只是客气的询问了几句,然后又问了“只留清白在人间”,“满船清梦压星河”这两首诗。

显然,陈凡的诗名已经传到了京师,就连顺天府尹也听说了的。

从顺天府出来,手续方面的问题便已经告一段落了。

接下来最重要的事就是前往拜会车纯。

这位太仆寺卿,虽然不是淮州人,但因为徐家的关系,却是要先行拜会的。

这次黄老八带了不少“嵌桃麻糕”之类的海陵土产,专门就是为了应付这人情方面的走动。

车纯住在石驸马街(今天的新文化街),在这里居住的几乎都是朝廷三品以上的大佬。

刚进了巷口,陈凡就被来办事、拖门路的人潮给淹没了。

看着熙熙攘攘的人群,陈凡擦了一把汗,之前徐述还说让他们在车纯府上备考。

就这么闹闹哄哄的地段,哪里是能静下心来读书的?

黄老八持了陈凡的名帖与徐述的书信找到了车府的门房投了进去。

然后便回来道:“夫子,门房说车大人还没回府,等回来后再行禀报,让我们在外面等着。”

陈凡刚办完手续,连行李都还在马上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