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6章 俞姓来历(2/2)
“了不得啊,建平同志!”那位专家模样的中年人推了推眼镜,语气激动,“这个品种的‘花楸’野外几乎绝迹了,我们农科院找了三年都没发现活体,没想到在你家院子里见到了!”
俞建平憨厚地挠挠头:“这…这树苗种子是大王从山里带回来的,我就随手种在角落,没想到真发芽了。”
正说着,余谋进和杨彩霞走进院子。
那位专家闻声抬头,先是一愣,随即猛地站起身,难以置信地推了推眼镜:
“余...余教授?杨教授?真是您二位?”
余谋进和杨彩霞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困惑。
眼前这个中年人确实有些面熟,但一时想不起在哪里见过。
“你是……”余谋进谨慎地开口。
“我是赵成栋啊!”中年人激动得声音发颤,“我父亲是赵明远,四十年前在西南联大,曾有幸与您二位共事过!那时候我还是个半大孩子,常去实验室给父亲送饭,总看见您二位在忙……”
杨彩霞的眼中闪过一丝恍然:“原来是明远家的那个小栋子?”
她仔细端详着对方已染风霜的面容,“时间过得真快,都认不出来了。”
余谋进也记起来了,感慨万分:“是啊,最后一次见你,你才这么高,”
他比划着一个少年的高度,“总是安静地坐在实验室角落写作业。你父亲还好吗?”
赵成栋神色微黯:“父亲前年过世了。他生前常提起您二位,说您们在材料学研究上的造诣,他一直十分钦佩。”
余谋进脸上的笑容凝住。
他沉默了片刻,眼睛里闪过一丝黯然。
走了吗?
杨彩霞拍了拍丈夫的手臂无声安慰。
赵成栋见二人神色黯然,连忙温声补充道:“您二位别太伤怀,父亲是睡梦中走的,无病无痛,很安详。”
他语气恳切,带着宽慰:“临走前那晚,他还在院子里赏月,说这辈子能见证国家一步步好起来,已经心满意足了。”
赵成栋见气氛有些感伤,忙将话题引回当下,“您二位怎么会在这里?”
杨彩霞温和地解释道:“建平是我们的儿子,我们也是最近才和他们一家团聚。”
赵成栋突然怔住了。
他推了推眼镜,目光在余谋进、杨彩霞和俞建平之间来回打量,恍然大悟:
“难怪我第一次见建平时就觉得面善,现在看,这眉眼间的神态,活脱脱就是余教授年轻时的模样!不瞒您说,我私下里还琢磨过,建平会不会是您二位在老家那边的亲戚,甚至是......”
他不好意思地笑了笑,“可一想到您二位姓的是‘年年有余’的余,建平却是‘人则俞’,我就自已把这个念头给否了。没想到真是......”
余谋进脸上的笑容淡去,他沉默片刻,声音低沉了几分:
“这事说来话长。建平的养父母,其祖上是我余家的世仆。当年局势动荡,我们不得不匆忙离开,将尚在襁褓中的建平托付给他们照料。”
他的目光中闪过一丝痛色:“我们原本以为,看在祖辈的情分上,他们会善待这孩子。谁知......”
“等我大哥找到建平才知道,那些年他们待这孩子并不好。建平从小就要干很多活,吃的穿的都紧着他们自已的孩子。”
俞建平惊讶的看向父亲,他没想到俞姓的来历竟然是这样子的。
赵成栋震惊地睁大眼睛,难以置信地看着俞建平,又看看两位教授:“这......怎么会......”
俞建平双手不自觉地攥紧了。
他低头看着自已粗糙的手掌,那些年在养父母家起早贪黑干农活的情景仿佛犹在眼前。
这个伴随了他大半辈子的“俞”姓,原来是这样的来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