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4章 劝她撤诉不易(1/2)
听冯大人说出并购分公司的主意,丙焕钱侧觉得是与自己想到了一块。
这样子,就可以东西两面呼应,形成资源和技术,与信息互补。
更重要的,是在市场里面,又有了一个热炒的新题材,对于上市公司股票的扩容、股价的稳定和上升,都会形成促进作用。
但这未必是丙焕钱此次来的目的。
在聊天的过程中,又说到了“要想富,先修路”,冯大人说了,现在的路,不好修了,也就是说,都修得差不多了,再修就容易露馅。
现在“修路”的侧重点,在于修高铁。发展高铁,是符合政策风向的暴利项目,各种与高铁相配套的产业,利润丰厚,前景深远,风险为零。
丙焕钱表示出了极大的兴趣,但他说,自己还没有涉足过,希望得到领导的扶持。
确实,这些项目,又怎么拿得到手?
冯大人听了,哈哈大笑。
他总结式的说了,此次见面要说的主题,就是这个,公司的转型,要抓住机遇。
总说产业转型,民营经济其实是折腾不起的,留给民营经济的领域太狭窄。
比如说,电力,化石类能源,道路交通,网络通讯,银行,保险,证券,…民营经济几乎绝缘。
冯大人似乎不察,他表示,详细而具体的内容,可以让丙焰灿来,他会安排专业的人与丙焰灿交流,先把本省的相关新项目,拿去练一练手…
丙焕钱听了,将信将疑,认为这有点夸夸其谈了,但他没有表示出来。
丙焕钱此次过来,真正关心的,是有关郭家的真实情况。
几次话到嘴边,又没有问出来,而冯大人,也只字没提及郭老爷。
丁有才也没见丙焕钱带什么礼物来,他猜测到了,可能有更隐秘的利益输送方式。
于是,丁有才将带来的那一套紫檀茶具,搬过来给冯大人看,又顺便拿出了几包大红袍,冯大人略看了看,顺手放置到了一边,说:
“丁老师,红梅已经问过我了,我跟你讲,目光不要总盯着城市里的那一亩三分地。
从农村来,目光还是要回到农村里去。
现在政策回暖,对农村的改革力度加大,比如说,建设新农村的各种项目:
农村的体卫设施,改水改厕,农村中小学的硬件改造,农村示范区的建设…其市场宽广,利润更是不可言表。
具体有哪一些改革项目,文件马上就会下发到各市县,你们可以好好研究研究…”
丁有才只是来混个脸儿熟,见冯大人对自己不冷不热的,忙拿出一张银行卡来,双手递过去,放到冯大人面前,说:
“我今天是陪丙总一起来拜望您,也没来得及准备什么合适的礼物,叨扰之资,不成敬意,还望笑纳!”
冯大人收起了笑容,很严肃的对丁有才说:“这个真不能收,我收了也花不出去。小甲跟着老李,他不就是因为这个翻的车,前车之鉴啊…前车之鉴,不可不长智…”
丁有才说:“卡主是一个你我都不认识的人,冯大人又何必耿耿于怀呢?这里也没有外人,密码就是卡后面6位数…”
冯大人不再搭理丁有才,继续与丙焕钱饮茶聊天,留丙焕钱一起吃晚饭。
小旖又过来重新煮水沏茶…
丁有才在一旁尴尬的陪着。
下午四点半,冯大人就带丙焕钱一起出来吃晚饭,冯大人自己安排的酒楼,丁有才不好再跟去,就同小董先离开了,跟丙焕钱讲好了,在宾馆那边等丙焕钱。
丁有才估计,冯大人应该是还有什么更为要紧的话,要和丙焕钱讲,只是碍着自己坐在那里。
刚才起身的时候,丁有才将刚才那张银行卡,塞到了那套紫檀茶具的
按张红梅的吩咐,丁有才还得去找虹姨。
已经给虹姨发了信息,她也没有回复,所以,从冯大人那里出来后,丁有才到车上打电话。
电话倒是通了,没人接。
丁有才只好让小董开车走,找一个好点的地方,准备吃晚饭。
到一个看上去还比较高档的小酒楼前面停车,就丁有才和小董两个人吃饭,小董自己点的餐,点的这几样,都是她自己爱吃的,没有点酒水。
丁有才不喜欢吃这种小女生们爱吃的,什么炸薯条,什么凉拌什么粉,虾也是炸虾仁…,这些东西,他连名字都叫不全。
他见菜单上居然会有大盆狗肉,马上加点了一份。
吃饱了出来,外面已经黑下来了,没地方去,正准备回宾馆,虹姨给他回了信息,问他在哪里?
这要怎么回复?饭已经吃过了。
丁有才想了一下,干脆说正要回宾馆里去。
虹姨却叫丁有才去她家里。
那没办法,只有去,张红梅交待的事情,那只有去办。
赶到虹姨家中,却没有人,虹姨说她至少还要十分钟,才能到家。
丁有才只好又找回到小董的车子上去等,突然想起,这是来她家里,也没有带礼物。
事先没想到会来她家里,那现在只好去买,想着随便买点什么。
买什么?丁有才又不懂,好在还有个小董,开车来到商城,找到女士消费品牌专店。
七挑八挑,挑了一套化妆品,另外一瓶香水,据导购小姐说,都是正品,从巴黎进口的,世界知名品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