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6章 梅花三弄(2/2)
眼前的这张琴体两侧呈现波浪状弧形轮廓,线条流畅且对称。通长124.1厘米,隐间116.3厘米。身形舒展雅致,恰合落霞式无明显琴项、琴腰的特点,腔体宽大,面底板面积开阔,自带浑厚气韵。琴身以桐木斫成,表面先施黑漆再罩朱漆,岁月沉淀下泛出温润的紫檀色光泽,周身布满典型的大蛇腹断纹,如流云舒展,又如水波荡漾,是历经数百年风霜才形成的自然肌理,古意盎然。
琴的岳山与焦尾均为碧玉所制,莹润通透,与紫漆琴身相映成趣。琴底龙池上方,以隽秀的行楷刻着“月明沧海”四字琴名,笔力遒劲;池下方则镌刻着一首楷书七言诗:“七弦齐鸣月未残,潮音乍泛天风寒。闻思大士自在观,清净道场来珊珊。乌皮欲横寻古欢,颖师往矣谁复弹。”诗旁钤有“乐天”双龙纹小圆印,印文清晰,纹饰精美。不过这琴也带着几分岁月的痕迹——缺失了一枚金徽与一枚青白玉轸,成了些许遗憾。
高一宁指尖轻轻抚过琴身的断纹,触感粗糙却温润。她在琴案前坐定,抬手时衣袖轻扬,露出纤细白皙的指尖。先是凝神静气,指尖在琴弦上轻轻一叩,一声浑厚清越的琴音便漫了开来——落霞式腔体的优势尽显,音波振动充分,似潮声初起于沧海之上,空灵而辽远。
高一宁指尖流转,《梅花三弄》的清越琴音便如寒风吹雪般漫开。琴声清浅悠扬,指尖在弦上轻拢慢捻,似有寒梅在雪中悄然吐蕊,带着几分清冷与孤傲;转而指法渐疾,挑、勾、抹、剔间,琴音变得灵动明快,仿佛春风拂过梅枝,雪沫纷飞,雀鸟轻啼,满是生机;到得后来,琴声又趋于平和,余韵悠长,似雪后初晴,梅香袅袅,悠远而宁静。
听着琴音,眼前展开一幅画面:冬日寒阳微斜,洒下淡淡清辉。红梅缀满枝头,像是雪地里燃起的点点星火,殷红的花瓣顶着蓬松雪团,在风里轻轻颤动,落下细碎雪沫。地面银装素裹,厚厚的白雪如绒毯般铺满庭院,踩上去似有簌簌轻响。老松苍劲,墨绿的松针间积着白雪,枝桠横斜如铁骨,在寒风中静静伫立。
枝桠间有寒雀跃动,它们羽色朴素,却灵动活泼,时而啄食松籽,时而抖落满身积雪,清脆的啾鸣声穿插在琴音里。远处假山覆雪,轮廓圆润如白玉雕琢,石缝间偶露几簇枯黄草叶,更显冬日清寂。冷风吹过,带着梅香的凛冽气息,卷起地上雪粒打着旋儿,似在与梅花嬉戏。冰棱垂于檐下,如水晶帘般透亮,在微光中折射出冷冽光泽,与琴音相映,更添几分清寒雅致。
她的琴技算不上顶尖,却自有一番韵味。指尖起落间,没有刻意的炫技,只凭着一份自然随性,将曲中梅花的风骨与雪后的清趣演绎得淋漓尽致。
厅外的青杏、白果屏息凝神,只觉那琴声好听得紧,连脚步都不敢放重,生怕惊扰了这份雅致。
一曲终了,余音绕梁,久久不散。高一宁抬手按住琴弦,指尖仍残留着琴弦的微凉触感,嘴角忍不住漾起一抹浅笑。来到这陌生的大宇朝六十多年了,在这异世的园囿之中,伴着这古琴的清音,终于让她生出几分归属感来。
门外传来一声赞叹:“好一曲《梅花三弄》!清越如寒梅傲雪,婉转似流风回雪,听得人都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