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1章 琥珀(1/2)
天刚蒙蒙亮,林凡就被窗台上的铜铃铛吵醒了。
那是修钟表的大爷给的马车铃铛,昨晚刚改造成风铃挂在那儿,风一吹“叮铃叮铃”响,比鸡叫还准时。他揉着眼睛坐起来,瞅见窗外石榴树影在地上晃,突然想起那支烟袋笔架——昨儿忘了给寄走。
趿拉着鞋跑到铺子,刚把笔架装进包装盒,就见二柱子扛着个旧木箱堵在门口,箱盖儿敞着,里面是些生锈的铁零件,看着像自行车上的。“凡哥,村东头老修车铺关张了,王大爷把这些玩意儿送咱了,说能改点啥不?”二柱子掏出个车铃铛,“你听这声儿,比你那风铃还响!”
林凡捏着车铃铛晃了晃,“哐当”一声,震得耳朵发麻:“能改!给它焊个底座,当花盆托架,风吹着响,还能吓唬偷花的野猫。”他蹲下身翻零件,手指被个带尖的铁片划了道口子,血珠儿立马冒了出来。
“凡哥!”二柱子赶紧掏创可贴,“我给你找药去!”林凡摆摆手,往伤口上撒了点晒干的蒲公英粉——这是李大爷教的土法子,止血快。“没事,干活哪有不磕磕碰碰的。”他拿起那片铁片,“你看这弧度,能弯个小钩子,挂在托架上放鸟食罐,正好。”
正摆弄着,小花骑着电动车来了,车筐里搁着个蓝布包,包得鼓鼓囊囊。“凡哥,你要的旧报纸我借来了!”她解开包,里面是摞泛黄的《人民日报》,最上面那张印着“1983年”,“张老师说这些报纸报道过咱村修水渠的事,你不是想糊个灯罩吗?用这个准有意义。”
林凡拿起报纸翻了翻,头版照片里有个戴草帽的年轻人,扛着铁锹笑得露出白牙。“这不是刘老五他爹吗?”他指着照片乐了,“当年修水渠,他爹是突击队队长,听说一天能挖三丈土。”小花凑过来看,突然指着角落的天气预报:“你看这儿,写着‘明日晴,适合播种’,咱糊灯罩时把这句露出来,多应景。”
晌午头,太阳烤得人发懒,林凡蹲在院里糊灯罩。用竹篾扎了个圆架子,再把报纸裁成条,用米糊一层层往上糊。报纸上的铅字洇了水,晕成淡淡的灰蓝色,“农业学大寨”的标题露在侧面,看着就有股子老味道。
王婶来送凉绿豆汤,瞅着灯罩直点头:“这比城里买的玻璃罩子强,透着光看报纸字,像在看老电影。”她递过碗,“快喝,凉透了,你那伤口别碰水。”林凡接过来一饮而尽,绿豆的清甜味混着报纸的油墨香,心里头舒坦得很。
下午,有个穿工装的汉子来取烟袋笔架,手里还拎着个帆布包。“我爹看了照片,非让我捎点东西谢你。”汉子打开包,里面是个磨得发亮的刨子,木柄上刻着个“张”字,“这是我爷爷的刨子,用了三十年,现在电动工具多了,它就闲下来了。我爹说,你要是能让它再派上用场,比搁家里落灰强。”
林凡摸着刨子,木柄被手汗浸得发红,刨刃虽然锈了,却依旧锋利。“我给它换个新刃,”他掂量着,“改成个小茶台,刨出来的木花当茶宠,咋样?”汉子眼睛一亮:“中!我爹要是知道老刨子能承茶碗,保准高兴得喝两盅。”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