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8章 草药图谱(1/2)
林凡应着,心里琢磨着明儿教俩小子刻凤头,得找块软和点的玉料,别再让他们刻哭了。
晚风拂过“念想铺”的招牌,“哗啦啦”响,像在说:日子长着呢,慢慢教,慢慢学,啥都急不来。
马教授说要带城里孩子来参观,林凡头天晚上就忙到半夜。他把展柜里的老物件挨个擦了遍,给李大爷的药箱换了块新的蓝布衬底,又把二柱子和三小子刻坏的玉料摆成小假山,旁边贴张纸条:“初学的脚印——别笑,谁都从这儿过”。
第二天一早,村口的大客车“嘀嘀”地响,下来十几个背着画板的孩子,一个个穿着干净的运动鞋,眼睛瞪得溜圆,跟看稀罕似的瞅着铺子里的老物件。马教授指着药箱说:“这箱子比你爷爷岁数都大,当年全靠它装着药材,走村串户给人瞧病呢。”
一个扎羊角辫的小姑娘指着墙上的布娃娃问:“这是用袜子做的吗?”林凡笑着说:“是用粗布缝的,眼睛是纽扣做的,断了胳膊能再缝,就像咱们摔了跤还能爬起来。”
孩子们听得入迷,有个戴眼镜的小男孩突然问:“凡哥,您这儿有比药箱更老的东西吗?”林凡从柜台下翻出个陶土哨子,吹了声清亮的调:“这是我小时候在河沟捡的,少说有上百年了,你听这声儿,还能当召集令呢。”
正说着,二柱子举着块新刻的玉鱼跑进来,脸红得跟关公似的:“凡哥,您瞅瞅这尾巴歪不歪?”孩子们“呼啦”围过去,看着玉鱼身上歪扭的鳞片,忍不住笑出声。二柱子挠着头要把玉鱼藏起来,林凡按住他的手:“歪才好呢,这叫‘野生鱼’,比规规矩矩的耐看。”
中午孩子们在院里写生,有的画药箱,有的画布娃娃,还有个孩子把二柱子刻坏的玉料画成了“玉料山”,旁边写着“失败是石头变玉的路”。马教授瞅着画,跟林凡说:“你看,孩子们都懂的理,咱大人反倒容易忘。”
下午送孩子们走时,扎羊角辫的小姑娘把自己画的布娃娃塞给林凡:“这个给您,我奶奶也会缝这个,我回去教她绣野花。”林凡接过画,上面的布娃娃胳膊缝着朵小雏菊,跟王婶给娃娃补的一模一样。
孩子们走后,二柱子蹲在门口叹气:“我刻的鱼真有那么丑?”林凡递给他块新玉料:“丑才要多刻,你看这料,刚从河里捞出来的石头样,磨磨不就光溜了?”
三小子突然喊:“凡哥,李大爷的药箱里有东西!”他刚才整理展柜,发现药箱夹层里藏着个油纸包。林凡打开一看,是本手写的药方子,纸都黄得发脆,上面记着“治咳嗽方:梨+贝母+蜂蜜”,字歪歪扭扭,倒透着认真。
“这才是宝贝,”林凡小心翼翼把药方子夹进玻璃框,“比药箱本身还金贵。”二柱子和三小子凑过来看,突然齐声说:“我们要学认药材!”
林凡乐了,从李大爷送来的药碾子里抓把甘草:“先认这个,甜的,泡水喝败火。”他把甘草分给俩小子,“慢慢尝,往后咱铺子里不光刻玉,还得添个药草角,让来的人不光看物件,还能闻闻老日子的味儿。”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