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鸟的飞行大赛(2/2)
第三天,可可咬着牙来到障碍训练场。这里用藤蔓挂着铃铛、彩纸和小风车,每碰到一样东西就会发出“叮铃哐啷”的响声——这是用来模拟暴风雨中躲避树枝的考验。
“呼——”一只金黄鹂鸟轻快地穿过藤蔓,铃铛们只发出了零星的响声。可可深吸一口气,猛地扎进藤蔓阵。她刚躲过旋转的风车,就被垂下来的彩纸缠住了翅膀,慌乱中又撞响了一串铃铛,惊得正在午睡的猫头鹰大叔睁开了一只眼。
“对不起……”可可红着脸退出藤蔓阵,看见地上有片被踩皱的梧桐叶。她忽然想起妈妈说过,麻雀的祖先能在暴风雨中找到回家的路,靠的不是速度,而是敏锐的眼睛和灵活的小脑瓜。
“也许我该换个办法。”可可蹲在树桩上,盯着随风摆动的藤蔓。她发现风车总是顺时针转,铃铛挂在藤蔓交叉的地方,彩纸会被风吹向右边。当她再次飞进障碍阵时,不再急着往前冲,而是像跳格子一样,左躲右闪地绕过每个障碍。当最后一片彩纸轻轻擦过她的尾羽时,居然只发出了一声轻微的“沙沙”响!
就这样,可可每天练习不同的项目,虽然每个都不算特别出色,但也不再手忙脚乱。她会在练累时和阿木比赛叼松子,听小甜讲蜂鸟如何在空中悬停采蜜,还会跟着北北学怎么用尾巴调整方向。渐渐地,她发现自己不再盯着“云端之星”奖牌,而是喜欢上了飞行时风穿过羽毛的感觉,还有和朋友们一起练习的时光。
终于到了比赛那天。森林里热闹极了,小松鼠们抱着松果坐在树杈上,蝴蝶们在观众席上方跳起了花舞。可可站在选手区,看见北北正在做热身运动,阿木用喙把参赛号码牌理得整整齐齐,小甜的翅膀上还沾着新采的花粉。
第一个项目是直线速飞。裁判哨声一响,燕子们像离弦的箭般冲了出去,可可拼命扇动翅膀,感觉自己的小身子前所未有的轻盈。虽然最后只得了第八名,但当她看见观众席上阿木挥动着树叶为她加油时,忽然觉得比得了第一还开心。
第二个项目是障碍穿越。轮到可可时,她深吸一口气,像只灵巧的小毛球般钻进藤蔓阵。风车在她左边呼呼转动,铃铛在头顶叮当作响,她记得每片藤蔓的位置,记得哪里该侧身,哪里该俯冲。当她稳稳地落在终点时,评委席传来了掌声——她居然只碰响了一次铃铛!
最后一个项目是载重飞行。可可看着面前的松子堆,忽然想起阿木说过的“巧劲”。她用爪子轻轻夹住一颗松子,翅膀有节奏地扇动,像托起一片羽毛般飞了起来。飞过观众席时,她听见小甜喊:“可可,保持重心!”于是她微微调整爪子的角度,松子果然稳稳地躺在脚心里。
颁奖典礼上,主持人鹦鹉阿姨拿着话筒说:“这次比赛有个特别的发现——有位小选手在每个项目中都不是最快或最强的,但她的综合表现就像一首和谐的曲子,每个音符都恰到好处。”
当可可戴上那枚闪耀的“云端之星”奖牌时,周围响起了热烈的欢呼声。北北飞过来用翅膀搂住她:“我就知道你能行!你飞障碍阵时简直像在跳舞!”
阿木叼来一颗松子放在她奖牌旁边:“这是冠军专属松子,没沾到泥土的哦!”
小甜把一朵喇叭花别在她羽毛上:“明年我们组队参加团体赛吧,你负责导航,我负责采蜜标记路线!”
可可看着朋友们,忽然觉得奖牌上的彩虹羽毛不再那么耀眼,因为真正让她心里暖暖的,是和大家一起练习时的笑声,是失败时互相鼓励的话语,还有每一次飞行中发现的小惊喜——比如原来从空中看,蒲公英的绒毛像会飞的星星,枫叶飘落的轨迹像金色的螺旋。
那天傍晚,可可戴着奖牌飞过草坪,看见一只刚学飞的小麻雀正在跌跌撞撞地练习。她轻轻落在小家伙身边,用翅膀指着天上的云朵:“想不想试试用尾巴画圈圈?我告诉你个秘密——当你觉得累的时候,就想象自己是片被风吹起的羽毛,这样翅膀就会变得轻飘飘的啦。”
小麻雀歪着脑袋,模仿着可可的姿势张开翅膀。当第一颗星星出现在天空时,森林里又多了两只扑棱着翅膀的小身影,它们的笑声混在晚风里,比任何奖牌都要闪亮。
而可可知道,飞行大赛不是终点,而是新的开始。就像妈妈说的:“天空很大,每个鸟儿都有自己的飞行方式。重要的不是飞得多快多高,而是在飞行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快乐和朋友。”现在的她,已经拥有了比奖牌更珍贵的东西——那是藏在每一次练习、每一声鼓励里的温暖,是无论飞多远都会记得的、来自朋友们的目光。